守正创新谱新篇——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树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伟大的事业在思想的光芒中薪火相传。对标新使命,迈步新征程,一年多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高扬思想旗帜
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201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在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学员们正认真记笔记。这群周末上课的“学生”,或来自全省各市州街道办,或是基层宣传部门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宣传委员。至此,全省乡镇宣传委员培训班已培训了8期。
“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中国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翻开培训班课程表,授课内容涵盖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事项。“在思想认识上确实提高很多,对我今后开展工作帮助很大。”达州开江县永兴镇党委副书记马亚力表示,将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助推文化旅游发展、传统文化挖掘等方面下功夫。
培训班彰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鲜明的工作主线——始终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来谋划推动各项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觉肩负使命任务,引导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去年4月,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省委号召,全省来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信真懂真用。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了专题学习会10次,省委书记彭清华带头撰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等多篇理论文章和学习体会,各市(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350余次,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
巴山蜀水间,宣传宣讲的热情不断升腾。2018年7月,酷暑并未让川东北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减退。达州万源市白沙镇青龙嘴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寿萍结合家乡发展、身边事例,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省委的部署要求贯穿其中向百姓宣讲,让乡亲们收获满满。几乎同一时间,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蔡家院子,副乡长谢达成也以坝坝会的形式向百姓宣讲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李寿萍和谢达成有一个样式相同的挎包,上面印有一颗大大的红五角星,围绕红五角星的还有几个鲜红的大字“挎包宣讲队”。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去年11月,达州市“挎包宣讲队”和四川省2名宣讲工作者一起,被中央宣传部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聚焦入脑入心深化宣传宣讲。省委书记带头开展宣讲,省级领导分赴各市(州)开展宣讲指导;组建省委宣讲团,先后深入城乡基层宣讲200余场(次),各地组织“马背宣讲团”“姐妹宣讲团”“文艺轻骑兵”“第一书记宣讲队”“大学生宣讲队”等开展集中宣讲10万余场(次),实现了全省范围广覆盖、党员干部全覆盖。
认真做好重要理论读物的学习宣传使用,共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91万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245万册、党的十九大学习辅导读物630万册,发行量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聚焦主题主线,四川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开展研究阐释,结合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更好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服务中心大局
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大家好,我是省人大代表邓小燕,今年省两会我主要关注返乡创业和军民融合。”“我是来自凉山的省政协委员刘敏,我关注的是脱贫攻坚和禁毒防艾。”……2019年省两会上,四川日报·川报观察推出了实时互动问答栏目“两会问吧”,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晒出相关议题。
“四川在垃圾分类上会不会有新动作?”“建议加强各地幼儿园应急处置能力。”在“问吧”,网友也抛出一个个问题、一条条建议。面对这些问题和建议,代表、委员认真倾听、详细作答,民生民需在这里聚焦,社情民意在这里汇聚,活动收获了大量点赞。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基本职责,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一个生动案例。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中心工作布局到哪里,就及时跟进到哪里、主动服务到哪里,提振精气神、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汇聚起推动四川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后,宜宾有了新定位,不仅要建成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还要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参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李辉是宜宾人,他的办公桌下压着两张报纸,上面有关于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详细解读。“真带劲儿,看到就想着以后回去参与家乡建设。”李辉的梦想,随着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逐渐清晰。
过去一年里,四川省新闻媒体围绕中心工作,紧扣主题、创新方式,持续加大融合传播,持续做强正面宣传。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等重要会议召开后,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全面准确解读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等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示全省推动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抓住重大节点,创新方式抓宣传。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一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十七届西博会、川港澳合作周等国家和省级重大经贸文化活动,立体纵深宣传全省重大战略、显著成就和美好前景。“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报纸杂志,在哪儿都能听到四川故事。”在中国科技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成都妹子王鸿伟今年元旦从安徽合肥回家探亲,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过去一年里,四川省坚持网上网下相互呼应、内宣外宣有机结合、省上市县整体联动,先后组织省直主要媒体推出了“奋进·巨变·展望”汶川地震10周年、“脱贫攻坚在凉山”等原创报道40余万篇(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刊播涉川宣传报道超过9800篇(条)。同时,四川省坚持“三级联动”,在加快推进省级媒体深度融合、全面转型的同时,还推进市、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并召开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制定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练强脚力,在“走转改”中接地气、知民心;练强眼力,淬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练强脑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强笔力,以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的工作成效回应时代需求。
推动守正创新
传承中华文脉,培育时代新人
2019年元旦刚过,一条新闻让四川省中医研究者们为之振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式成立。这是四川乃至全国唯一的涉医出土文献文物研究中心。而在此前几个月,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先后成立,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和研究会正持续推进建设,西华师范大学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也在筹备中。
一个个看似独立的事件,串联起四川坚持以传承中华文脉为历史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清晰思路和有力举措。依托四川厚重文化资源,四川省坚持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创造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贡献四川力量。
“近几年,成都的城市考古已走在全国前列,四川考古也从早年的中下游跃居上游。”2018年10月,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点赞四川考古。
不止于此。成都平原和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赴京的“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等展览;首届青少年“四川历史名人书画传习”、四川省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乡村振兴·艺术圆梦’——四川首届乡村艺术大展”等活动成功举办,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四川省不断挖掘重点工程、品牌活动的示范和传承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落地的实际成果。
在守正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去年,四川省首次举办“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每季度进行,集中宣传展示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21年免费为路人烧开水的“开水爷爷”和“开水婆婆”,腿有残疾、仍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营救落水群众的环卫工人王正田……他们不仅在活动现场第一次走上了红毯,更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一年多来,四川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边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一边综合运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遵德守德、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15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次考核测评顺利完成,选树“中国好人”43名、“四川好人”362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四川“新时代好少年”40名,制定《四川省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全省8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成功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在绵阳江油、内江隆昌、南充阆中、凉山西昌4个县级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四川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坚实步伐。
展现良好形象
讲好四川故事,加快文化全面小康步伐
“很想到四川看看大熊猫。”“四川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去年夏天,接连在巴拿马、墨西哥等国举办的“感知中国·中北美洲国家四川周”活动和脱贫成就展,不仅为当地民众带去精彩的巴蜀文化盛宴,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四川的窗口,也展示了当代新川企的时尚化和国际范,推动四川与当地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合作。
四川是中国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有许多精彩故事值得传播,能否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关系四川形象和未来发展。切实担负起“展形象”这一重要使命任务,四川省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对外宣传大局,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发挥四川优势,为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了四川贡献。
过去一年,四川省在俄罗斯举办了“锦绣四川”图片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了“华灯耀丝路”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体验中国:发现最美四川”活动,组织举办了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等活动,推动开辟了“熊猫之路”国际航线,南充造大熊猫木偶惊艳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在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四川的发展成就和良好形象,也一步步全方位展示在世界面前。
著名作家阿来的《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后,爱好文学的成都市民钟嘉云专门去书店买了一本收藏,“买一本四川人写的好书,感觉就是不一样,给孩子讲起来也有底气。”钟嘉云笑着说。
底气彰显文化自信,传递出四川省推进文化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铿锵之声。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四川省把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作为中心环节,统筹推进文化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努力为全川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公共文化方面,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项目位居全国第一。深入实施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效能提升行动,共建成乡镇和村级固定放映点9890个、农家书屋近5万个,新建影院110家、电影票房排名全国第六,组织“文艺轻骑兵”送文艺下乡演出3300余场(次)。推进文化扶贫行动,制定实施《四川省扶贫扶志工作方案(2018—2020年)》,深入开展“千村文化扶贫行动”、文化扶贫“万千百十”活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达标率超过80%,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推动文化产业、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迈进。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780个、同比增长14.2%,实现营业收入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15.7%。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电影《阿拉姜色》荣获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十八洞村》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新创川剧《天衣无缝》《金沙江畔》,话剧《苏东坡》等广受好评,带动了四川省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坚持项目引领,高起点推动四川出版振兴,62个项目纳入“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增补项目,24个项目入选全国出版基金,全面启动“156项目”“第三极”“三线建设”等重点出版工程,推出《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四川卷》《大国扶贫》等重点出版物,川版图书市场占有率从0.52%提高到1.66%,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全省版权贸易总量突破1000项、贸易金额超过1亿元。
迈步新征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记者 吴浩 张立东)
责任编辑:李静月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