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个城市的代表蓉城探讨——如何拎好“菜篮子”

03.05.2014  09:12
  保障均衡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确保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保持价格平稳的压力越来越大——4月28日在成都市召开的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现场交流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的三个“压力”,让“如何拎好‘菜篮子’”成为焦点。

  当天,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与会代表走进彭州蔬菜生产基地、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金牛区万裕益民菜市等进行考察,就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力争全国人均1分菜地

  蔬菜种植涉及14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量超过250万吨、外销蔬菜200万吨、蔬菜收入达25亿元以上——彭州100万亩菜地上书写的“大数字”,让代表们惊叹。

  要拎好“菜盘子”,首先要搞好“菜园子”。“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买菜吃的人多了,消费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韩长赋说,在一些大城市却出现大量占用菜地、自给率不断下滑的态势。

  保障供给,首先要确保菜地面积基本稳定。韩长赋透露,将优先把城市郊区菜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菜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力争在全国达到人均1分菜地。

  “成都建立35万亩常年基本菜地和90万亩轮作蔬菜基地,并与兄弟市(州)合作建立20万亩蔬菜基地,弥补季节性蔬菜品种短缺。5年来,财政共投入资金13.4亿元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介绍,成都的蔬菜总产量稳定在530万吨左右。

  上海的经验值得借鉴。去年上海市政府向9个涉农区县下达新一轮主要农产品生产最低保有量指标,市长与9个涉农区县长签订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目前,上海的绿叶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

   舌尖上的安全”靠严格监管

  “这里每一棵蔬菜,都能追溯到是哪块田里种出来的。”在万裕益民菜市,工作人员介绍。“要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韩长赋表示,抓质量,在生产上,重点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从投入品到采收全过程依标生产;在监管上,重点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责任可追究。

  青岛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已全面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规范》,构建起蔬菜、猪肉等主要鲜活农产品安全保障国际标准体系。

  天津开展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瞄准“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添加和农药残留,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左右。而农产品质量信息追溯体系,已在全国多个城市铺开。

   保险兜底应对价格波动

  4月上旬,都江堰市兴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蒯世军从保险公司领到100万元赔付款,这是四川今年首笔单户超百万元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赔付款。为蔬菜价格波动上保险,成为当天与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菜贱伤农,菜贵了市民却要叫苦。如何避免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灾害、价格保险制度。”韩长赋说。

  上海、成都已走在全国前面。

  2011年,上海在全国首创绿叶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冬淡”保险期59天,“夏淡”保险期77天,市级财政补贴50%保费,区县财政补贴40%左右保费,菜农自缴保费10%,保护和调动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2013年,上海遭遇夏季罕见高温天气,该市适时探索蔬菜气象指数保险,建立“夏淡”期间菜农高温人身伤害保险和农业保险大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据农产品批发市场定点监测,2013年上海绿叶菜价格波动范围比往年明显缩小。

  与此同时,去年10月,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莴笋、空心菜等11个大宗蔬菜种类被纳入保险范畴。“菜贱伤农”有望不再重演。 (记者 张彧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