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飞院的B-29记忆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李忠粮
B-29是二战中最杰出的轰炸机。据美国军方解密的资料:58轰炸联队驻华期间,共执行“马特豪恩”计划49次,出动B-29飞机3058架次,投下有效高爆炸和燃烧弹12157吨,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军需供给系统,为加快二战结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四川百姓为B-29轰炸日本做了哪些贡献、付出了什么代价?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位曾经参加广汉、新津、邛崃、彭山机场建设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在民族危急、山河破碎之际,中国人民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民族尊严的动人故事。
“马特豪恩”计划的始末
“马特豪恩”计划,是美国全球防御思维形成的发端。也正是因为这个计划,B-29便成为许多四川百姓挥之不去的记忆。
1939年1月,面对已经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和欧洲大陆一触即发的战争阴霾,美国陆军航空兵总司令亨利·H·哈普·阿诺德将军,为扩充军力,以防不测,在建议国会授权研制超远程轰炸机时表示:未来,美国一旦卷入战争,一定要具备让战火在战争发动国本土燃烧的能力。12月2日,国会批准了他的建议。
次年1月,美国陆军航空兵对外发布了“超级轰炸机”项目的设计招标文告,并最终由波音公司摘标。陆军航空兵将预研机型命名为“XB-29”。
不过,美国最初的计划是将B-29部署到欧洲和非洲,用于轰炸德国。但由于研制过程及不顺利,该机从未在欧洲作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先后对日、德、意宣战。随着欧战不断胜利,盟军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了亚洲。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罗斯福首次向蒋介石透露了美国正考虑从中国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并得到积极回应。
同年8月,魁北克四方会议后,阿诺德向国会提交了组建第58轰炸机联队,从中国起飞轰炸日本的计划。在他看来,一旦美国拥有足够的B-29,日本的军需供给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使用B-29对日轰炸,盟军不需要登陆日本本土,将大大减少人员伤亡。阿诺德估计,如果计划进展顺利,1945年中期可以打败日本。
然而,该计划却遭到美国联合参谋部、联合后勤部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同时建设几座供B-29起降的大型机场;抗战爆发后,中国所有陆海国际交通线已被切断,物资补给问题十分棘手;国会调查表明,B-29发动机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还没有解决,且生产进度也不尽人意(到1944年1月,全美只生产出97架B-29。其中,仅16架具备作战能力)。
但由于罗斯福的坚持,计划仍然秘而不宣地向前推进。11月,开罗会议期间,中美就使用B-29从中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和占领区军事目标的构想达成一致。这就是后来实施的“马特豪恩”计划。
马特豪恩,是靠近意大利边境的一座雪峰,尽管它的海拔并不是欧洲最高,但却因雄伟、壮丽,被视为阿尔卑斯山象征。阿诺德以此命名自己的“杰作”,足见其良苦用心。
民族危急关头的大义
公允来看,美军联合参谋部、联合后勤部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但他们错在不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优秀民族。同时,他们也忘了,美国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雄厚的技术和工业基础。
12月,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主席张群接受了负责“特殊工程”的任务后,要求各县按保甲连坐的方法,抽调50万民工,务必在半年内完成广汉、新津、邛崃、彭山四座B-29轰炸机机场和双流、温江、凤凰山等歼击机机场的改扩建工程。
为保证B-29的起降安全,民国航空委员会根据相关技术,发布了飞行区建设标准:主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厚1米,两条滑行道长1000米,三条联络道长300米。
对照现行标准,这相当于4C级机场。毫无疑问,即便是今天,要在4-5个月内同时完成庞大的机场群改扩建工程,也并非易事。但为了抗击侵略者,四川百姓做到了。
“1943年冬月的一天,我们村突然就来了6-7万人,他们有的在工地搭起棚子,有的住进农家,我们家也住了20多人。当时,我只有8岁正上初小。那段时间,放学后,总是跑到工地上去看热闹。”广汉三水镇的何万生老人介绍,临近1944年春节的时候,来自德阳、广汉、中江、绵竹和金堂的6万多民工,带着箩筐、扁担和鸡公车等原始生产工具,在各县县长带领下,投入了紧张而繁重的机场建设工程。
“广汉机场,原先是冬水田。开工后,先要把田里的稀泥运走。那时候,全靠民工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挑、一挑地担。民工每天走几十趟往外挑泥巴,有多辛苦就不说了,光说大冬天在水田里挖稀泥,就让人受不了。”何万生老人说。
“我是开工20天后,去换我大哥上的工地。到了一看,工地上搭满了工棚,里面是谷草铺的地铺,又脏又臭。”家住彭山、今年89岁的陈礼友老人说,“听说修机场是要炸日本,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吃饭,然后上工地,中午饭也在工地上吃,要干到晚上收工。”
“我们家6口人,兄弟三个,修机场时只要求出一个劳力,三兄弟就轮流着干,相比之下情况相对好一些。要说辛苦,那些家里没人换的民工,特别是外地来的妇女才真是苦,工地上没有条件洗澡,大家是穿着那身衣服劳动,穿着那身衣服睡觉,时间一长,工地上到处都是虱子,很吓人。工地上的伙食也很差,几乎每天都吃芹菜、洋芋和红萝卜,没有一点油荤,有时候菜不够吃,大家就干脆用盐巴下饭。”陈礼友老人说。
椎轮石碾修筑的机场
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大家对机场建设的质量、进度却一点也不含糊。
“我给你们说嘛,那个机场跑道硬是整得扎实。”今年88岁的刘春晋老人,是广汉市的退休教师。尽管老人因病正接受透析,但听说我们是要了解修建机场的故事,他接受了采访。“完成了排水、清淤工作后,青壮年就被派到鸭子河、蒙子晏等地方选鹅卵石,然后靠肩挑、手推把石头运走,老人、妇女则在工地上筛沙子、选石头、碎石头。”
刘老师介绍,“记得我们挖的基槽很长、很宽,足足有一人多深。基槽挖好后,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把石头竖着往里砌,每砌一层还要灌入黏性黄泥浆。如此反复,光是一层层夯基础,就砌了五层大石头。所以说,那个机场跑道很扎实。”
与新建广汉机场不同,新津机场属于扩建。家住郫县,今年88岁的刘仁福老人,对当年参与新津机场扩建,印象最深的是用人力拉动磙子碾压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的场景。
“跑道是铁磙子碾压的,水泥磙子是碾压滑行道的。”刘仁福说,“因磙子运动时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所以磙子前面有几十号人在两边向前拉,后面也有4到6人,从反方向用力控制速度。为防止用力不均,造成前后跌倒而伤人的问题发生,前面还有一个领队,大家都要听他的指挥一起用力。”
刘仁福告诉我们,“听说,修广汉机场时,铁磙子就压死了一个外省的技术员。”对于他的这一说法,我们在广汉采访何万生老人时,得到了证实。
1944年5月,以成都为中心的轰炸机、歼击机机场群改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与此同时,经史称“堪萨斯之战”的突击改装,到4月15日,第20航空兵司令部所属58轰炸联队,终于获得了150架可以作战的B-29轰炸机。
震慑日本朝野的雄鹰
为试牛刀,迫不及待的阿若德将军,在广汉机场尚未全面竣工的情况下,命令58轰炸联队的444轰炸大队,于4月24日,从印度飞往广汉机场。
领航员威廉·欧莫莱上尉,对到达广汉机场的印象深刻:“经过漫长的飞行,当一条笔直的跑道从阡陌纵横的稻田中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知道这就是中国基地了。从空中鸟瞰广汉机场,简直棒极了。飞机着陆后,我们赶紧整理服装,然后排队走出机舱,与迎接我们的中美官员握手。这天,有近7万名中国人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很快,第40、第462和第468轰炸大队也抵达了新津、邛崃和彭山机场。此后,他们又不断往返于中印之间,将战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基地。据统计,从1944年4月至1945年2月,美军通过“驼峰航线”空运到B-29前方基地的战备物资达37931吨,相当于此前3年内,美国对华空运物资的总数。
6月15日下午,75架B-29从新津、广汉等4个机场飞向日本。其间,因机械故障,有3架起飞时坠毁,9架中途返航,其余63架飞机于23时38分抵达目标上空,对位于日本九洲的八幡钢铁工业中心进行了首次轰炸。
《纽约时报》记者,F·迪尔曼·杜丁,参与了这次空袭日本的任务。他在返航途中完成的《B-29的空中传奇》,于16日登上了各大媒体头版位置。文章称,这是继杜立特轰炸日本本土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而第20航空兵首任司令,肯尼斯·B·乌尔夫少将,面对记者的采访则说,没有中国人民用手创造的奇迹,就不会有这次伟大的胜利。《圣路易邮报》在编者按中写到:我们感激中国和43万四川人民,完成了保障B-29起降的重要工程。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力征调,是2000年前建筑万里长城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
第一轮对日轰炸的成功,让阿诺德坚定了自己对战争的预测,他要求乌尔夫进一步加大对日轰炸力度。但此时,因成都基地的战略物资业已告罄,再加之B-29损失后的补充问题、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乌尔夫调整了作战计划。对此,华盛顿十分不满,并于7月4日,将乌尔夫调回美国听候发落,他的职务由其副官桑德斯准将暂时兼任。
7月至8月,在桑德斯的指挥下,58轰炸联队在继续对日轰炸的同时,也对日本在华重要目标进行了大轰炸。如,设在沈阳的“满洲飞机制造株式会社”,是一家拥有4500台机器、年产大型飞机70-80架的大型工厂,工人一度达50000人。7月29日被轰炸后,该厂不得不停止生产,对工人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疏散、搬迁。
8月29日,年仅38岁的柯蒂斯·E·李梅少将,出任陆军第20航空兵司令。上任伊始他在增加任务频率、加强机组训练的同时,引入十二机盒形编队和领队机组概念,并将每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的编制,整合为3个。此外,李梅还根据日本的建筑特点,开始大量使用燃烧弹对日进行轰炸。也正是因为此举,B-29获得了“地狱火鸟”的新绰号。
B-29震慑了日本朝野。为此,日军甚至不顾吃紧的太平洋战事,急调驻新几内亚群岛的空军增援。到7月9日,日军集结了可对B-29机场群发起攻击的轰炸机107架。
9月26日夜,43架日机再次分批从运城、汉口、荆门机场飞往四川。但因入川后,受到中美战机强力阻击,最终仅9架日机抵达广汉、新津和彭山。其中,3架窜入广汉的日本轰炸机,因当地军民在蒙子晏两岸点亮的电灯,而误认为已到机场上空,将炸弹投向了河中。
由于收效甚微,再加之日本军需供给系统遭到驻华B-29的沉重打击,可用战机已经捉襟见肘,到了11月初,日军轰炸B-29机场群的计划,只得草草收场。
守望正在消失的记忆
毫无疑问,战争,从来就是在“剑与火”笼罩下进行的搏杀,但需要面对龙血玄黄,赤地千里的也绝不只是军人。这既是战争的残酷,也是我们必须记取的历史。
资料显示:20航空兵司令部第58轰炸联队在中国执行“马特豪恩”计划49次,起飞B-29飞机3058架次,投下有效高爆炸和燃烧弹12157吨,损失飞机147架。其中,6月15日,42-6261号机,在驼峰航线失事,机组11人阵亡;6月16日,42-6220号机,返回广汉基地时,因发动机故障迫降失败,机组11人阵亡,地面5死11伤,毁民房7间;6月19日,42-6326号机,在新津着陆失败,机场内9位中国民工死亡,机组安全。
频繁发生的事故,使不少美国军人付出了生命,也让许多中国百姓遭遇了家毁人亡的悲惨命运。但即便如此,驻广汉、新津等地的美国军人,透过中国百姓的博大胸怀,依然能感受到不屈的民族精神之美。
多尔西上尉,是当年驻广汉的美军飞行员。在没有作战任务时,他会开着吉普车到周边走走看看,并把自己的感受、见闻分享给家乡的亲人。在给母亲的信中,多尔西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行走在陌生的城市、农村,我们常常引来友善、好奇的百姓围观;一些学生模样的孩子,会用‘OK’不断招呼我们,而我们也会用‘你好’这句简单的中文回应,有时候还会把一些口香糖分送给可爱的中国孩子。”
战争带来的灾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战场上出现短暂的停火间隙,世界便立即回归了宁静,友善、和谐,如雨露阳光滋养、抚慰着那些处于惊涛骇浪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会被吞噬的生命,并让那些直接面对战争的人们暂时忘却了恐惧。
新津、广汉等机场,因战争而建,也曾因战争而成为政治关注的焦点:1944年6月22日,在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专程赴新津慰问驻华美军官兵。期间,他面对中外记者还以《中国民主的前途》为题发表演讲,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政府是一个由地主、军阀和银行家支持的落后政府,没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和政治力量。”11月,罗斯福根据他撰写的访华报告断言:“国民政府尚在十七世纪,要出面担当二十世纪的任务,必定力不能及。”华莱士的态度,为打破国民党对中共的封锁,改善中共外交处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5年1月15日,58轰炸联队执行了最后一次从新津、广汉等机场起飞轰炸日本的任务后,于2月离开中国,从印度飞往马里亚纳群岛。
至此,作为B-29的前方基地,新津、广汉等机场,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国空军将新津、广汉、遂宁、彭山和凤凰山等机场,移交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用于培养民航飞行员。沐浴着新中国的春风,这些具有光荣历史的机场又开启了新的航程。1965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学校先后将凤凰山、彭山等机场移交空军,并新接收了绵阳机场,中飞院今天的川内训练布局也由此形成。
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历史的尘埃也已落定。但作为中华儿女在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捍卫自由独立的正义战争中,四川百姓不畏艰难险阻,以肩挑背扛、用椎轮运输、靠人驱石碾,创造出的机场建设奇迹,展示的民族大义,却是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火!
站在这片曾托举起民族尊严的热土,铭记这段震古烁今的历史,只要我们守住深深的敬意和回忆,就能守住希望、守住幸福,守住并开创美好的明天!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新津慰问20航空兵58轰炸联队第40大队的官兵(图片来自第20航空兵协会)
58轰炸联队第40大队部分在华人员获奖名单(图片来自第20航空兵协会)
在印度基地,格林斯博罗上尉向战友讲授飞往新津机场的注意事项(图片来自第20航空兵协会)
美陆军20航空兵设在新津机场的司令部(图片来自第20航空兵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