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不是G20的专利!”未来五年,美丽四川将这样实现!

12.08.2016  06:40
 近几个月,成都常常出“大片”,雪山、彩虹、蓝天、白云……轮番上阵,成都市的颜值连番增长。

  美好的天气是不是想天天都享受?这样的愿望,四川在“十三五”期间能实现一大半哦!


  8月10日下午,“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打好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在成都举行。

  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于2016年7月27日至28日上午在成都举行。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次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

  《决定》提出,要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争用五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省突出的环境问题。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省铁路机场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代永波、省经信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黄朝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四川将如何做?未来五年,四川的环境将要改善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下面这些数据目标非常实在,关系你我,蜀叔为你一一解读!

  呼吸清新空气
  争到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20%以上


 ★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省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0%以上,全省60%以上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全省16个尚未达标的地级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已达标的5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优化。

   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对现役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浓度分别达到燃气轮机机组排放标准。

  二是强化提标升级。对非电力行业128台火电机组实行提标改造;大力推进96条水泥生产线、25条平板玻璃生产线减排治理;对20蒸吨以上的126台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治理改造。

  三是加快产能淘汰。用2年左右的时间,先行压减粗钢420万吨、水泥30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煤炭3400万吨;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到7700万吨以内,比2015年下降14%。

  四是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整治。强化“路、油、车”综合整治,按期完成国家第五阶段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置换;强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快推广使用CNG/LNG、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在成都市形成13条线路、508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五是加强秸秆禁烧。划定并严格监管秸秆禁烧区,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5%以上,成都平原区率先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省政府决定,今年拿出1.3亿元用于各市州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考核激励。

   感受清澈水源
  市州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


   ★目标

  力争到2020年岷江、沱江和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绝大多数水体达到地表水四类以上标准,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打好劣Ⅴ类水体歼灭战。对“三江流域”87个国家控制断面中8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和3个Ⅴ类水质断面所对应的20余条严重污染河流,实行省、市(州)政府挂牌,按流域逐条综合治理,限期达标。

  二是打好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对各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进行排查和公布,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强化治理,力争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103条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三是对染较重的岷江、沱江全流域实行“特别排放限值管理”。省环保厅将会同省质监局加快制定《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废水排放标准》,报省政府批准后,对岷江沱江流域已基本没有水环境容量的9个市、63个县(市、区)的废水排放,在2020年前全部按“准地表水四类标准”执行。

  四是建立新的水污染激励约束机制。省环保厅将会同省财政厅加快制定《四川省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办法》和《四川省水污染防治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对中央和省安排的水污染防治资金,改目前“按项目补助”为“按流域补助”,同时进一步向省、市挂牌整治的重点流域倾斜,并对决心大、行动快、效果好的地区给予必要的激励。

  按照省委全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经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共同研究,初步考虑对今年中央和省政府安排的10亿元污染治理资金,将集中安排到近期将启动流域污染“攻坚战”的市州。同时,从今年开始,省政府每年将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水污染防治攻坚激励和约束。

   脚踏干净土壤
  力争到2020年成都平原等区域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目标

  力争到2020年四川省成都平原、攀西、川南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措施

  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即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基础工程、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工程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

  同时,抓紧制定《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整合优化我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省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从今年开始,环保厅将选择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污染类别,开展治理与修复先行试点,对中央今年安排给我省的5.2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将集中安排到德阳、泸州、遂宁、南充、凉山、乐山等地,积极开展历史遗留尾矿库、危险固体废物堆放场、非安全垃圾填埋场的整治。

  此外,环保厅还将以十大环境风险隐患整治为重点,强化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确保全省环境安全。

  答记者问精选


  ▶记者提问:环保厅的李副厅长讲到我们要完成103条黑臭水体的治理目标。请问这103条黑臭水体是目前我们已经排查的所有目标吗?我们会用哪些具体措施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在哪里?

  ▶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表示,103条黑臭水体是国家根据四川省城市黑臭水体的状况确定的。

  事实上我们还有不少没有纳入国家整治范围和整治规定的黑臭水体,包括成都市可能还有不下100条的黑臭水体需要整治。

  我们现在所界定的黑臭水体它仅仅是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的黑臭水体,这个任务要交给当地政府去完成,因为黑臭水体它不像工业企业那样有明确的业主,政府是黑臭水体的治理主体。

  我们将督导各市州政府采取前面讲到的清淤、截流,包括生态修复等综合方案,来加强黑臭水体的治理。


  ▶记者提问: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这意味着空气质量将得到何种程度的改善,群众直观感受有何变化,比如全省1年能增加多少个蓝天,或者说空气优良天?

  ▶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表示,蓝天不是G20的专利,蓝天应该成为与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生活常态。

  四川省确实自加压力把PM2.5的年均浓度提高到了20%,这一是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盼,第二是省委省政府分析我省的环境条件、工作条件,认为只要我们跳起摸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核心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减少我们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浓度下降和某一个区域之间的蓝天天数,也就是优良天数的达标没有完全严格的对应关系,但是有一个经验的判断,就是在污染重的城市,一般大气污染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两个百分点,我们的优良天数可以增加一个百分点。空气环境好的地方,浓度下降一个微克,我们优良天数可以增加一个百分点。  (记者 李淼 记者 邓强 王了 摄影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