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阿坝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走笔
精准扶贫项目
洛尔达乡学尔沟村牧道项目
编者按:今年阿坝县计划减贫1870人。投入2700余万元,启动实施4乡5村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1亿元,启动实施2镇8乡20村3230户17347人的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
■实习记者杨骁哈斯满记者杨刚
初秋的阿坝高原寒意渐浓,伴着微凉的寒风,阿坝县35个贫困村的群众心中却泛着暖意,充满希望。“多亏了党和政府,让我们的家乡变了模样。”“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当地群众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是对阿坝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肯定,昔日的贫困地区如今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气象更新,农牧民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阿坝县高度重视,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谋划、认真梳理,制定举措,明确目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打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战”。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之基
沿着蜿蜒的公路来到安斗乡派克村,昔日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水泥房,泥巴路变成了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如今,村民们住进了整洁的新居,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走在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派克村的村民日子越过越安逸。
“以前家里穷,从来没想过可以住上新房子,现在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村民扎西告诉记者,以前的派克村条件艰苦,路况不好,村民很难富起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对外通道,是广大群众最急切的愿望,也是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路的问题不解决,消除贫困就是一句空话。
如今,随着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派克村对许多道路实施了改造提升,不仅拓宽了路面,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出行方便了,还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街道干净了,群众脸上写满了笑容。不少乡村干部反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村民们生活的积极性,出门用手机的多了,买车搞运输的多了,外出经商的多了,富足、文明、和谐的幸福美丽新村更多了。
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成更多的幸福美丽新村,阿坝县加快了贫困村道路、基本农田、小型水利、生态能源、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投资9860万元以启动实施580户藏区新居建设,投入2700余万元,启动实施4乡5村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投资1亿元,启动实施2镇8乡20村3230户17347人的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麦尔玛乡、求吉玛乡索日玛村“双明”扶贫解困试点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农村基础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扶贫攻坚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推进产业扶持提升经济效益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和检验标准,贫困村想要脱贫致富必须依靠产业支撑。然而依靠传统农业、救济式扶贫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产业扶贫才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驱车来到贾洛乡,热情的多扎带领记者参观了他家的暖棚。干净整洁的棚圈里,肥美的牛羊正在悠闲地吃草、打盹儿。“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我引进了贾洛绵羊和牦牛,如今,我们村还成立了合拉玛村畜产品交易中心,让我们村的畜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以前许多群众一年收入才几百元,饭都吃不饱,现在通过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直线上升。”阿坝县扶贫工作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阿坝县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一关键,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着力推进开发式、造血式扶贫。
阿坝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按照“生态一产、绿色二产、现代特色三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特色旅游业、现代商贸物流业,带领村民们转变思路,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道路,从单纯的“输血”变为“造血”,为农村经济发展移植了造血“干细胞”。
如今,阿坝县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园规模达3万亩,生态产业加工示范园建设加快,上半年旅游人次同比增长达35.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40.3%,各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脱贫致富的效益正不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