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就医渴望京津冀一体化
三地百姓就医渴望“京津冀一体化”
在一体化战略下,不能只看到保费的增加,而应该首先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意义,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从北京周边城市房价的“应声飙升”就可以看出。不过,对于保险业而言,京津冀一体化后对三地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这会增加保险需求,促进三地保险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对保险业毫无影响。
不过,一个三地百姓普遍期待的结果是,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三地医保的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推动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周边。这对促进人口流动,打造首都经济圈恐怕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一体化的争议
3月份,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发布文件拟加快推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在相关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产业园的建设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举措,北京市政府将对保险产业园给予“三重叠加”的政策支持。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微博]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后,会对三地GDP产生较大的拉动,从而增加保险需求。同时,他表示,在这一战略背景下,保险公司在京津冀的异地展业限制可能会更少甚至没有,有利于保险公司整合资源;此外,他还指出,北京的保险业在三地当中相对发达,一体化战略将对河北保险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不过,对保险业的京津冀一体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斩钉截铁地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对三地保险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所谓保险业的京津冀一体化,只是玩概念,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他进一步表示,一体化是要把能整合的资源整合,能平均的平均,资源不要过于集中。但是金融业与建筑产业不同,资源的平均分配已经实现,很多信息的集中、交流等无需依赖实体经济,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他认为,总部设在北京的大型保险机构不太可能将总部外迁,而且这些机构的业务范围已经辐射到了天津、河北等地,因此,天津、河北想承接北京的“总部经济”地位是不太可能。
对打造保险产业中心的说法,郝演苏并不认同。“按照设想,要建设产业辐射区,可对于保险业来说,大型险企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京津冀,所谓辐射,没有实质内容。”他表示,如果要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三地必须有协调机制,实现保险监管的扁平化和保险规划的统一化,但这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协调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
异地就医或将解决
与宏观层面的分析相比,老百姓可能更加关注自身受到的影响,不少人就反映由于京津冀三地医保对接不畅,异地就医有“保”难“报”的现象日益凸显,他们希望能首先打破这一藩篱。
事实上,近年来,京津冀城市之间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异地居住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当前的医保体制下,人们为了医疗报销不得不跑到离居住地很远的地方去看病,来回折腾;同时,由于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北京,使得部分人只能放弃医保进京求医。有媒体报道称,不少北京的老年人希望选择在临近北京的燕郊等地养老,但异地看病报销难却成了目前无法逾越的一道坎。
对此,业界也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最主要的观点是要解决好信息平台建设这个技术问题,再完善制度建设。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跨省结算可实行“一卡通”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避免参保人群的“跑路”周折负担;他们希望,这一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圆满的答案。
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不能只看到保险业的发展机遇,保费的增加等,更要想着为群众解决身边的难题,或许才能使一体化顺利推进,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