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黑”全覆盖 “农民夜校”照亮奔康路

11.01.2017  19:06

 

 

村民参加“农民夜校”白天班的学习。


        “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可以申请扶贫贴息贷款发展产业,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可以挂靠合作社,由合作社贷款后每年按比例给你分红……”1月5日上午9时,在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八角仓村会议室,村党支部书记范泽云正在给参加 “农民夜校”的贫困户支招。而这也是八角仓村自2016年12月13日晚“农民夜校”开班以来,利用赶集日将“农民夜校”延伸至白天的第六堂课。
    纳溪区八角仓村地处纳溪、叙永、兴文、江安的四县交界处,山高林密,是纳溪区最偏远、贫困人口最多的省级贫困村。为帮助全村贫困村民或已经脱贫的村民开启新的增收大门,八角仓村“农民夜校”于2016年12月13日晚在上马镇率先开班,吸引了村里50多名群众自发前来听课“充电”。这种利用晚上闲暇时间让老师与村干部、农民群众聚在一起聊政策、谈发展的授课形式,让前来听课的村民颇感新鲜,听得极为认真。
    然而,范泽云在参加“农民夜校”开班课上发现,虽然自发前来夜校学习的村民有52个,但全部是村委驻地附近的村民,那些距离村委会驻地有五六公里远的村民一个都没有来。“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从农民教育入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斩‘穷根’。”范泽云说,“农民夜校”就是斩“穷根”的新平台,在新的致富路上,有致富愿望的群众一个都不能掉队。
    范泽云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后,立足八角仓村实际,为让村里距离村“两委”驻地较远的群众也能如期参加“农民夜校”学习,以“夜晚+白天”方式拓展“农民夜校”覆盖面。
    针对村民逢赶集日大多来中心村购买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习惯,村党支部决定间周利用村民赶集日,在“农民夜校”增开一个多小时的白天课堂。“间周利用赶集日来学习一个多小时的科技知识,了解政策法规,这种为我们群众着想的 ‘农民夜校’课堂我们喜欢,以后我期期都要来参加。”当天,在聆听村支书范泽云的讲座后,住家距离八角仓村委会驻地有6公里远的、62岁村民李天勤高兴地说。
    范泽云告诉笔者,八角仓村“农民夜校”在坚持“白天+夜晚”进行开课的同时,针对农户的现实需求,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积极联系以区农业、畜牧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以及种养殖大户,切实采取形式多样、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确保群众通过 “农民夜校”的培训掌握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的实用技能。
(陈学强 刘榴 特约通讯员周超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