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 川贵携手如何调出中国白酒新味道?

17.06.2015  21:16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两个产销大省合作引人注目——
  6月16日,川贵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要负责人在成都签署《川贵两省白酒产业合作会谈备忘录》,在产业合作、市场拓展、搭建平台等多方面达成一致,共同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白酒区域品牌。
  2009年开始,我省一直致力于与贵州加强白酒产业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白酒区域品牌建设。如今,两省白酒产业合作又迈出新步伐,将发生的化学反应令人期待。
为何合作?抱团取暖,抢抓机遇
  四川刚刚出炉的前5月数据显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正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所说:“在我省工业经济稳增长中,白酒产业的恢复性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保芳也给出一组数据:今年以来,贵州白酒产销率89.3%,产量和销售也增长不错。
  同样关注数据的背后,是白酒产业在两个省份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四川,白酒产业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稳居我国浓香型白酒产量、销售之首,拥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众多全国知名白酒品牌,是我国白酒产业的顶梁柱。而贵州,则是全国酱香型白酒发源地,近年来在茅台的引领下,白酒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集群效益增强。
  在李保芳看来,促成两省合作的首因是白酒产业发展基础。“在中国的白酒版图上,川贵两省历史渊源悠久,酿造工艺是同宗同源、在空间布局上属于同一个适宜发展区。”李保芳认为,这样的强强联合足以改写中国的白酒产业版图。
  竞争与合作一直是川贵两省白酒产业互动的关键词。然而,当下白酒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则更多让两个白酒产销大省选择在此时“牵手”。
  业内人士认为,经历黄金十年高速增长,白酒产业由于产能过剩以及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进入深度调整期。两省的合作既可以看作是抱团取暖,更可以看作是在白酒产业恢复性增长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的表现。
怎么合作?优势互补,强化联动
下来就尽快推动起来”、“我们将配强队伍来对接”……签约仪式之后的座谈会上,两边经济和信息化委的交流中都透露出推动合作的急切。
  两个产业“大块头”如何牵手?《备忘录》确定了多项共识,涉及白酒产业方方面面,包括将建立日常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深入合作推进计划,统筹编制两省区域白酒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共同研究落实涉企土地、金融、财税等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等。
  贵州省政协委员、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龙超亚说,优势互补是双方合作的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川贵白酒产业格局差异较大。贵州白酒是绝对的“一家独大”,去年白酒收入471.79亿元,其中茅台股份一家就有近300亿元,占比超过60%;净利润方面,茅台公司净利超过140亿元,占比同样达60%。因此茅台稳,贵州白酒稳。
  相比之下,川内名酒多,六朵金花集中度没有茅台高,呈现“多点多极”格局。但同时,四川基酒企业体量远大于贵州,利润率低,在行业调整期受影响更大,也影响了川酒的利润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四川可以进一步学习贵州在茅台品牌打造上的“招数”,比如省级层面有品牌推广小组等。贵州也可以借鉴四川积极推进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中端产品等做法。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酒金三角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方建程介绍,两省近期将联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升级版,共同引导区域内白酒及关联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同时,推动两省各级酒协会、酒企合作交流,共同促进行业自律,以白酒生产为主体,合作拓展延长产业链,破解白酒产业发展瓶颈,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效果如何 1+1远大于2
  “两省合作绝对是好事。”第一时间获悉川贵“牵手”的消息,五粮液集团相关负责人很是期待,“政府搭台为企业寻求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未来在产品共同开发、资源整合利用上,两地都能实现很好的合作。
  期待的不仅仅是企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川贵两个白酒大省的强强联合,将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尤其在区域品牌打造、国内外市场宣传和营销策划中,协同行动意义非凡。”在李保芳的构想中,以川贵合作为契机,还可以整合成都、遵义、泸州等地的展会,包括酒博会、糖酒会等,形成互相支持的局面,“去年贵州省政府带领省内重点白酒企业,到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四个区域进行重点推介,今年是不是可以和川企一起呢?
  “当然可以。”陈新有坦言,川贵“牵手”只是开始,最终目的是要“抱团”开拓海外市场。从2010年开始,川酒从欧洲到东南亚,脚步已遍布大半个地球。当前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走出去”显得更加急迫。
  “两省基酒体量都不小,能不能开发出一种兼具茅台和五粮液基因的白酒去开拓国际市场?”陈新有的提议得到了李保芳热情回应。“我们应该搭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顺风车,加快走出去,构建一个超越省际合作概念的区域。
  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川贵,川贵白酒产业或许都将因为“牵手”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