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蜀绣》登上春晚源自于深厚的巴蜀文化积淀
王川:《蜀绣》登上春晚源自于深厚的巴蜀文化积淀
——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川
2015年央视春晚上,李宇春的一首《蜀绣》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关注。蜀绣是流传于巴蜀地区的一项传统技艺,现在更登上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了解蜀绣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本站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川教授。
记者 (以下简称“记”):王教授您好,请问您是在春晚上第一次听到《蜀绣》这首歌的吗?
王川 (以下简称“王”):我是在春晚上第一次听到《蜀绣》一曲。我对能够看到彰显巴蜀地区传统技艺的文艺作品登上“春晚”这一全国最受关注的舞台感到非常高兴。李宇春是从四川走出的歌手,在国内有着很好的声誉,也为国外媒体所关注,她来演唱《蜀绣》很合适的。
记 :那您觉得蜀绣能够代表咱们四川地区的文化吗?
王 :巴蜀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超过两千余年,“四川”之名则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川峡四路”。巴蜀文化,其实是巴文化、蜀文化、巴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合集。由于在战国时期,巴与蜀是独立的两种文化,所以流行于今天成都地区的刺绣技艺被称为“蜀绣”而非“巴蜀绣”。蜀绣真正成为一种普遍的刺绣技艺是在西汉,最早出现在汉赋当中,有“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而早在汉代,蜀绣就已经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视之宝,《华阳国志》中也曾将蜀绣与金银共同列为蜀地的宝物。汉代,政府也因蜀锦、蜀绣的流行在成都设置“锦官”,故成都也被成为“锦官城”或“锦城”。
蜀绣虽贵重且流行繁盛,但毕竟也只是展现巴蜀文化的一个小窗口。巴蜀文化之一的蜀文化具有五个显著的特征,分别是重祭祀、重形象思维、工艺发达、喜爱音乐和幽默。这几种社会文化的特点我想应该可以概括巴蜀地区人们的一些特征。
记 :那巴蜀文化发展至今,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与曾经的巴蜀文化保持了一致性?
王 :其实整个中华文明我们都可以说自源起至今都是有着延续性的,蜀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一样的。拿蜀文化的核心地区——成都来说,自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迁都至此并命名成都至今,“成都”作为一个城市的名字历经2300余年从未有过改变。巴蜀地区的文化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从古代的三星堆和金沙的青铜器、金器到后来的漆器、瓷器,再到今天享誉全国的川菜、川茶、川酒、川剧,再到中国最早的官学“文翁石室”和以蜀学为代表的书院教育,当然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蜀锦、蜀绣,都是蜀文化的代表。
当然,现今的巴蜀文化,在传承着也发生过断裂,如秦国灭亡了巴国、蜀国后,大量中原文化涌入,逐渐替代了当时的巴蜀原有地域文化,这在川南合江、泸州等地出土的汉代墓葬的伏羲、女娲、西王母等形象及其文化蕴意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至于宋元之际、明清易代之际的长期战争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记 :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一说,那您认为这是不是巴蜀文化独树一帜的原因呢?
王 :从地理位置上看,巴蜀地区四周被高山峻岭所围,确实是“蜀道难”。但巴蜀地区很早就与域外交流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枚象牙、海贝;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琉璃等,显然来自域外的印度洋或者海洋地区,这充分说明了遥远的古代,巴蜀与外界的密切交流;而且,巴蜀先民巧思勤作,兴建“栈道”、“笮桥”,秦汉年间,巴蜀地区便有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交通条件,与外界的通畅也促成了巴蜀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不仅仅体现在蜀地与周边的交流,也有着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交流。巴蜀地区也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茶马古道的核心地区,该丝绸之路最终通向今缅甸、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最终到达中东地区。由此可见,蜀道虽难,但始终都保持着畅通,今天的四川曾经也是大量接纳外地移民的地方,历史上也有“湖广填四川”一说。所以,巴蜀文化独树一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种自然的限制,反而是源自于与其他地区文化广泛的交流。
记 :我们看到,巴蜀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在对巴蜀文化的研究经历了哪些历程,咱们川师大在巴蜀文化研究方面有哪些专家?
王 :巴蜀文化曾经的兴盛和其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使巴蜀文化成为了后人学术研究的热点。民国时期,巴蜀文化的研究便在学术界掀起了热潮,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众多一流学者来到四川,推动了巴蜀文化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中舒、蒙文通、顾颉刚、任乃强等著名学者分别著有巴蜀文化研究的著作。进入到本世纪,在西部大开发、信息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巴蜀文化研究开始了新的繁荣阶段,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在不断地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川师大十分重视对巴蜀文化的研究,我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了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也在2001年成为了“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目前也有着十分丰厚的研究成果。川师大在巴蜀文化研究方面也涌现出许多著名学者,如已故的李安宅教授、王文才教授等,以及在职的段渝教授、魏华仙教授等多位专家。
记 :所以您认为《蜀绣》登上春晚得益于巴蜀文化的深厚内涵。
王 :是的,巴蜀文化发展至今,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部分历史渊源,在今天的四川地区拥有者广泛的休闲文化传统和对巴蜀文化认同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巴蜀文化的发展,自起源至今一直都有着无断层的联系。《蜀绣》的歌词优美,通过虚拟的爱情故事,较好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典型,为听众构建了美艳的巴蜀文化景观,这也就是李宇春能够唱着《蜀绣》登上春晚,并为全国观众接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