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一罕见病患者:我死后,请将我的遗体捐给医院

27.12.2013  09:13

 
余先生目前恢复状况良好,从外貌上来看,不会看出他有疾病。

    原标题:“我死后,请将我的遗体捐给医院

      ——达州39岁罕见病患者希望去世后捐献遗体供研究

我要在我清醒的时候,做这个决定。”余文靖今年39岁,是一个9岁男孩的父亲。他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疾病(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0000-1/100000。

1993年,余文靖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院确认他患上了这种罕见病,他心理压力一直很大。2006年,余文靖的病情恶化。他在妻子的陪同下再次到安徽治疗。在医院,他看到了比自己病情还要严重的病友。“反正都是死,我真的不忍心看到他们那么痛苦。”饱受病痛折磨的余文靖决定在自己去世后捐出遗体供医学研究。

丈夫的愿望

不忍看病友痛苦 希望捐出遗体供研究

余文靖的病从小就有。“五六岁的时候肝脾肿大,一直在喝中药,话也说不清楚;七八岁的时候腿痛,晚上还要抽筋,很痛苦。”余文靖告诉记者,在1993年之前,他和家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么严重。

1984年,余文靖出现了肝功能衰竭。于是在1993年底,余文靖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安徽看病。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病,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医生说我的病是先天性的,我不敢相信,心里不能接受。”在那以前他从不抽烟,病情确诊后,他学会了抽烟。

2006年我的病又严重了,手发抖,腿也不能正常走动,生活没法自理。”妻子胡文芳陪着他再次到安徽治病。余文靖说和其他病友相比,他恢复得比较好。在同一个科室,余文靖看到了其他病友的痛苦。“治疗效果不好的人,不能正常走路,不能正常说话,生活没法自理,太痛苦了。

经历过病痛的折磨,他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听医生说自己有脑萎缩的症状后,他的这个愿望就变得更为急切了。“我想趁自己现在清醒的时候做这个决定,去世后把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就研究我们这种病。

妻子的揪心

心里舍不得丈夫 但尊重他的决定

2006年,余文靖提出捐献遗体后,妻子胡文芳不同意。“作为亲人,我还是希望他过世后能入土为安,心里也能有个牵挂。”胡文芳内心的这种不忍一直持续到2011年。虽然能理解丈夫的想法,但是作为妻子,从情感上她还是很难接受,心里会舍不得,“如果他一直坚持,我就尊重他的意见。

胡文芳和余文靖2003年结婚。在结婚前,胡文芳就知道余文靖的病,但她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陪着余文靖治病的这几年,胡文芳说她变得更有耐心了,也开始慢慢理解丈夫发病时的暴躁脾气。在安徽治病期间,余文靖的脾气时好时坏,有时还会骂她,但她每次都笑呵呵地和余文靖开玩笑,“我理解他的病,所以不会觉得委屈,也不去计较。

医生的感动

从医32年 首次遇见病人主动捐遗体

我当医生32年,主动提出捐献遗体的,他是第一个。”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杨文明说他很受感动,余文靖做出这个决定很需要勇气。

据杨医生介绍,余文靖目前恢复状况比较好,如果坚持治疗,恢复得好的话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余文靖病情严重的时候,他不能走路,不能吃饭,话也说不清楚。和他同一批的病友有些已经去世了。“他说他经历过病痛的折磨,也看到身边病友的早逝,心里就萌生了捐遗体的想法。”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刘佩佩 摄影 刘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