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学校举办系列讲座 向师生讲述成电战“疫”故事

09.06.2020  16:50

  大年初一晚上的武汉是什么情景?奋战在战“”一线的90后青年有什么感受?大数据如何为疫情分析和防控作贡献?面对疫情如何调适心理状态?近期,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联合相关学院、职能部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组织开展了成电战“”系列讲座,邀请我校教师、附属医院医生等知名专家学者给师生讲述战“”一线动人故事,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为全校师生答疑解惑。

  做客系列讲座第一讲的医学院黄晓波教授讲述了“一个医生在武汉的抗疫经历”。黄晓波是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和四川省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他主动请缨,带领队员大年初一晚上驰援武汉,在一线奋战了57天。来到武汉对口支援的医院后,黄晓波主动担当,接手了医院的ICU病房,并顶着巨大压力改造了医院的工作流程,将一家原本并不具备传染病治疗条件的医院迅速改建成传染病医院。

  “上了前线就没有退路,医生的天职就是救人,但如何更好地救人,如何救更多的人,要靠过硬的本领,更要有责任和担当。”在讲座中,黄晓波说,除了前线的医生,更有无数为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而奋战的千千万万中国人。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是我们战胜一切苦难、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

  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援鄂医疗队队员以“一群行走在抗疫一线的90后”为题,分享了作为“90后”青年医务人员在武汉抗疫一线工作的经历和感悟。徐珊玲医师作为队长,带领一支以90后党员为主的医疗队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进行医疗救治工作,在武汉战斗了59天。她说,医疗队绝大部分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作为队长,自己总是站出来打头阵,让队员们意识到我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只要做好防护,就不必过度担心。

  队员李成成说,收到报名通知的时候,也曾担心家里一岁多的孩子无人照顾,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而且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定非常急需重症医学,便努力说服了家人。“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抗击疫情做一些事情。”队员王朝虎刚刚新婚不久,当自己和新婚妻子商量的时候,妻子给予了自己坚定的支持。“从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伟大的中国力量。”队员贾政切身感受到,在一线的不止有医务人员,还有公安民警、社区干部、司机、厨师、志愿者等等,大家共同都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很大贡献。

  除了投身一线的医务人员,成电的科研工作者如何为疫情防控贡献智慧和力量?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涛教授学术研究助力决策咨询的视角,介绍了“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和防控中的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周涛教授团队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通过数学方法推导计算基本再生数、有效再生数等重要参数,利用数学模型评估区域疫情防控效果、对具体政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积极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

  周涛告诉大家,传染病防控是一个复杂现象,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字化传染病追踪系统可以极大提升公共卫生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公共事务中,真正化危为机,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面对学习工作方式变化带来的心理不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袁茵教授从典型案例入手,分析了疫情后师生的心理特点。她说,心理包含情绪、行为、认知和躯体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我们在进行心理调适的时候,可以尝试改变其中之一,比如通过宣泄倾诉进行情绪调试,通过运动活动进行行为调试,通过放松冥想进行躯体调试,通过全面积极地看待事情进行认知调试,或者综合运用四种方法。

  她表示,人具有自我修复机制,可以从挫折、压力中恢复,甚至比以前的自己更好,这种心理弹性是可以不断增强的。我们要不断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建立积极自我概念,接纳自己,并超越自己,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每场讲座结束后,主讲嘉宾都与听众进行了线下和线上互动交流,更加深入地讲好成电人的战“”故事。

  党委教师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成电教师在战“”一线、科研一线和教育一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典型。成电战“”系列讲座的内容展现了学校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的“逆行者”精神,专家学者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守护师生心理健康、疏导心理困惑的暖心故事,是开展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的具体实践,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为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