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展开“微调研” :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咋过“就业关”
“疫情会不会导致企业缩减工作岗位,影响我们的就业协议履约?”3月13日,省政协教育委员会通过视频连线,向部分学生、家长及省内高校相关人士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探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造成一定影响。“这涉及全省48.23万名2020届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我们希望通过线上‘微调研’了解真实情况,聚焦关键问题,切实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好成效。”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朱世宏说。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级学生糜丹丹考研过后才考虑就业的,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我现在最大的担心就是,许多企业的岗位相对较少,而投递简历的同学却很多,收到回复的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大家错过其他机会。”和糜丹丹有同样担心的高校毕业生为数不少。
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仍未复工导致无法正式签约,一些用工单位在减少岗位的同时提高了求职门槛,一些之前已“有着落”的大学生也可能重返求职队伍。正在实习的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甘秋告诉调研组,因为签约企业迟迟不能复工,班里有些同学已经主动辞职。
事实上,疫情发生后,中央和我省先后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省内各高校也及时调整工作模式,统筹在线资源和平台创新开展就业工作。目前,各高校均已推出不止一场“网上招聘会”“空中双选会”,同时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不过,对许多企业和学生而言,线上招聘还有个适应的过程。“线上招聘,我们与用工单位缺少面对面的充分沟通,无法完全展示自己的能力,面试机会相应减少了。”西华师范大学2016级学生龙春桃说。
针对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议:尽快明确研究生、专升本扩招的具体实施办法,减少持观望态度毕业生数量;通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吸纳2020届毕业生,继续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设全省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统一平台,实现企业、学生的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因疫情而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能面对面签约的问题。
“当前的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需要从观念、方法上求突破、找出路。”朱世宏建议,高校一方面要创造性地把中央和省上相关举措落细落实;另一方面要提早引导学生树立更适应时代需求的就业择业观念,帮助毕业生不断拓展就业出路。要格外关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残疾学生、零就业家庭学生和湖北籍毕业生等群体,落实好“一对一”帮扶举措,确保都能实现就业。
(陈 婷)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