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艰难与温情并存
3月以来,上海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最近一周,上海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累计无症状感染者已达数万例。
持续大量的新增病例,给上海的城市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这座曾经以精细化管理为特点的特大型城市,如今正在艰难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诊病患的隔离转运治疗、封控区域的生活保障,每一件事都牵涉大量人力、物力。但在封控之下,上海市民的互助与担当,仍让这座城市处处有温情。
阳性病患居家隔离获邻里关照
由于上海本轮疫情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众多,即便加紧加急建设临时隔离点,也不能确保每一名确诊患者可以被立刻转运走。这使得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居家做好自我隔离。
这些患者在居家期间是否会遭到小区其他居民的歧视?发烧、咳嗽等症状出现时,是否有足够的药物缓解?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个小区内的阳性患者。
浦东北蔡镇某小区内,罗丁(化名)的母亲3月30日核酸检测呈阳性。这名老年人是该小区封控以来的第一名确诊患者。得知检测结果后,罗丁全家6口人均进行了严格的自我隔离,足不出户。邻居们尝试给他家送去一些药品,他的邻居小付说:“罗丁家有个未满1周岁的婴儿。如果他们想留在楼里隔离,我个人不反对。”
在上海市徐汇区某小型小区,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核酸检测呈阳性,两天后,家里6岁的大女儿核酸也检测出阳性,发烧38.4℃。家里缺退烧药,也缺饮用水,夫妻俩在小区群里求助。邻居们都帮着想办法,有的找出儿童退烧药,有的找医生朋友提供专业建议,还有的把家里多囤的饮用水提供出来。
由于封控期间要求小区居民足不出户,大家都把物资放在家门外,由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转交。第二天中午,这个女孩的体温降到37.7℃,邻居们都松了一口气。
而在浦东的仁恒河滨城二期小区,28号楼居民制订了《28号楼防疫保护指南》,指南开头用红字加粗标明“我们把自己的事管好,让政府少花一点时间在我们正常人身上,多花时间在真正的感染者身上,特别是老人和婴儿”。
该小区在3月底的筛查中出现多个核酸采样异常情况,一些楼栋因出现阳性病例而被封控起来。尚未被接走的患者,在小区里并未遭遇猜忌和指责,而是收到了各种爱心“投喂”和关心。居民志愿者例会上,针对居民抗原检测出现阳性的新情况,如何善待邻居的同时,保护好大家的健康是讨论的首要问题。
热闹小区群能解决“要紧问题”
最近,随着上海确诊人数的增加,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赶到上海,为这座拥有约25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做核酸采样和患者诊治等工作。
但在网络平台上,对上海“服务不周”的吐槽也时常出现。有人说抢不到菜;有人嫌街道发放免费的蔬菜礼包速度太慢;还有人给街道防疫办打电话控诉。上海的辟谣平台,几乎天天都“有谣可辟”。
相比网络上的吐槽,当前最热闹的是上海各个小区群、楼栋群。这些群能以最快速度解决居民的“要紧问题”。
“我有一份团购的套餐到了,能否请志愿者帮忙去大堂取一下”“家里老人发烧,谁家有退烧药”“我买到了麻薯面包,哪位邻居需要可以分给他,家门口无接触取货”……这些看上去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今就是封控在家的上海市民的大事。
上海市长宁区某封控小区内,独居年轻人小尚几乎每天泡在小区群里,她把小区群在微信里“置顶”。小尚在生鲜平台购买了300元食品,平台显示到货后,志愿者却没找到她的包裹。正当她为吃饭问题发愁时,她所在的街道发放了免费菜肉大礼包。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份礼包包含带鱼,4月3日这天,被上海市民戏称为“长宁煎带鱼日”。
但小尚不会做带鱼。在小区群求助后,一位邻居主动帮忙把带鱼煎好给她。“租住在这里,还是温暖多于烦恼。”小尚在朋友圈感慨。
上海浦东北蔡镇,是此轮疫情中的“核心区”。北蔡镇同福一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苏华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工一起,在小区里坚守了20多天。他们吃住在位于小区内的“家门口服务站”,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工作到晚上9点多甚至更晚,扯着嘶哑的嗓子与小区志愿者一起组织居民做核酸,帮居民安排团购、收货、分类、发放物资等。
苏华这段时间把所有可能供货的朋友的电话打了个遍,还把镇上、区里提供的保供单位联系人联络了一遍,梳理居民急需的物资,优先安排团购。“我们小区周围有很多大型商超,但现在都不送货了。小区封控前期,居民还能自己在平台上抢到单,后期基本就靠团购。”苏华说,前段时间居民最缺蔬菜、肉类,但这两天奶粉、尿不湿、油盐酱醋的需求量陡增,他正想方设法团新货。
居委会每天还面临陪居民就医、帮居民配药的问题。要配药的居民把医保卡统一给居委会,由社工去附近医院配药;孕妇产检、病人血液透析,居委会派人开车接送、陪同。苏华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居委会最近都很努力在做事。”
在上海,这样的温暖故事有很多。闵行区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李娜为了保证供应,在门店里住了23天,天天开门营业;金山区紫迪兰庭小区78岁的陈奶奶,儿子儿媳都奔赴战疫一线,楼组长陆伟菁每天烧两顿饭给她送上门;浦东新区东方汇景苑小区自发组织“灯光秀”,夜间通过每户人家的电灯控制打出“I Love SH”的灯光效果,表达战疫的决心。
医护与病患建起了深厚的“战友情”
除了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志愿者,上海还有一批活跃在保供应一线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他们工作在最危险的岗位上,以保证这座城市的基本运行。
4月1日深夜3时,是浦西封控开启的时间。3月31日夜间,当众多浦西市民在各大商超抢购时,国药控股上海医院管理总部的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却“逆行”赶往宝山区的汉庭酒店。根据防控要求,他们要赶在浦西开始封控前入住酒店,把自己“闭环管理”起来,以便第二天在全市范围内配送药物。
该公司负责派送全市居民在互联网医院下单的近50%订单,每一份订单都有可能是一个市民的“救命药”。但此前,原本负责配送工作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受疫情影响纷纷停摆,大量药品滞留在医院和仓库。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号召年轻人、中高层干部党员带头,成立了一支由50余名中高层管理者、办公室文员等组成的“快递队”。他们集中居住到一间闭环管理酒店,每天穿着防护服给上海居民送药。
3月31日,公司办公室员工郑欣抵达闭环酒店时,已是晚上11点,但他和另外几名同事因来自浦西、当日核酸检测尚未出结果而被告知不能入住。几人就在酒店大堂外的车内坐了一晚,等到第二天核酸结果出来后再入住。入住后,又立刻外出送药。
在得知国药控股上海医院总部急需一间闭环管理酒店后,华住酒店集团第一时间为其准备了具有隔离经验的汉庭酒店,并专门配置有过闭环管理经验的工作团队。“当时找了很多家酒店,听说我们每天要送药品,都觉得风险太高,拒绝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送药队”还获得了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协调的800份自热米饭、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协调的药品运输大卡车等。
在隔离治疗点,医护人员与病患之间则建立起了深厚的“战友情”。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仁济医院收治点,180名患者变身“志愿者”,每天配合医护人员发放每餐近2600份盒饭。
付先生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一名志愿者。他每天发布一个抖音视频,来记录隔离收治点里的点点滴滴。“医护们都太辛苦了,希望能够帮他们分担一点。”他说,自己起初也很担忧是否能适应集中隔离的生活,但入住隔离点后,他发现不管是“大白”们的照顾,还是饮食、环境,都比想象中好很多。
记者获悉,这个隔离点里有一些青少年。这些孩子一边隔离,一边上网课。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收治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地为一群面临中高考的学生准备了简易书桌,并“接单”打印学习资料,助力他们继续学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06日 02 版
点击进入专题: 关注上海新冠疫情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