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全球大行操控基准汇率

14.01.2014  15:47
核心提示:外汇操纵全球性调查牵扯15家大型银行,操纵范围包括部分交易最为活跃的外汇品种。       疑全球大行操控基准汇率 美联储已介入调查
美联储(FED)正在调查世界几大银行的交易员是否操纵基准汇率,随着监管机构开始寻找是否存在不当行为的蛛丝马迹,各家银行因管理不力而遭受处罚的风险升高。
        据知情人士透露,负责监管美资银行控股公司的美联储,以及从伦敦到华盛顿的多家监管机构正在调查交易员是否为了获利最大化,彼此分享可能让他们操纵外汇市场的信息,这个市场每日交易额达5.3万亿美元。
        这位知情人士以上述消息仍处于保密阶段而拒绝署名。
        原联邦检察官、现在Shulman Rogers Gandal Pordy & Ecker PA任职的律师Jacob S.Frenkel说:假如发现银行因为疏于管理或是缺乏监管,令旗下的交易员有机会操控汇率,联储局可权宜是否向银行施以惩罚,以及罚款多少。
        去年,美联储与州和联邦机构合作调查了涉及伊朗制裁和失败的衍生品押注等多个案件,并惩罚内部管理不力的公司。全球各地企业和投资者使用的基准WM/Reuters汇率定价,是这次外汇市场调查的焦点。
        伦敦当地时间每日16:00,交易员在一个长达一分钟的窗口期内所执行的交易将决定基准汇率。通过在这个窗口之前或当中集中处理指令,交易员可以推高或拉低汇率,业界称为“操纵收盘价”(banging the close).
        欧洲货币机构投资公司5月份的调查显示,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瑞士银行控制了超过整体一半的外汇交易。
        美联储驻华盛顿发言人Barbara Hagenbaugh拒绝就这些调查置评。
        而有美国媒体曾在去年6月份报道,银行的交易员在过去最少10年内,一直操控外汇交易汇率,影响基金和衍生工具的价值。英国的财经行为局、瑞士的竞争力委员会和美国的司法部,亦正在调查银行操控外汇交易的案件。
        直至现在,有关方面最少接触过十多家银行,起码有12名货币交易员被勒令暂停职务,甚至被要求离职。莱斯银行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均宣布了自我内部调查的行动。(FX168)

        外汇操纵全球性调查牵扯15家大型银行
        针对外汇市场操纵的全球性调查对象已扩大到15家大型银行,操纵范围包括部分交易最为活跃的外汇品种。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简称FCA)是参与外汇操纵全球调查的七家监管机构之一。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话称,FCA已至少要求15家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在此之前,包括德意志银行和高盛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表示其已经被监管机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据记者了解,被操纵的汇率指数是WM/Reuters基准利率。该汇率指数在伦敦时间每天下午4点设定,该利率被许多企业和投资者看作基准利率。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一样,该指数供金融界外部人士使用,投资调查公司Morningstar预计,当WM/ Reuters基准指数波动时,社保基金和储蓄账户等共计3.6万亿美元资金量会随之波动。
        所谓“操纵收盘价”是指银行的交易员在快要收盘时大量建仓,然后在临收盘前平仓;或者下达买卖指令,但是在执行前取消。
一名有超过十年经验的交易员称,如果他在下午3:30收到一笔在4点定盘时卖出10亿欧元的欧元/瑞郎指令,那么他有两个目标:以最高价卖出自己手中持有的欧元,并压低欧元/瑞郎汇率,这样他可以在下午4点时以较低的价格从他客户手中买入。基准利率波动2个基点将给他带来20万瑞郎价值的收益。
        FCA以及瑞士、美国、香港的监管当局所进行的调查重点关注欧元对美元的货币对,该品种是全球流动性最高的外汇品种,占外汇市场每日5.3万亿美元交易规模的四分之一。
        欧盟竞争专员杰奎因·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表示,数家银行已向布鲁塞尔方面提交了信息,以协助其正在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希望借此获得从轻处罚。(第一财经日报)


    高盛集团承认已卷入外汇操纵调查
北京时间11月8日凌晨消息,高盛集团在周四提交的季度监管申报文件中披露,公司已经被纳入外汇市场基准指标操控国际调查行动的范围内;文件中也对公司日益恶化的交易表现给出了更多细节。
实际上,高盛集团只是在正在接受的调查项目中增加了“货币”这一说明。多国监管机构正在进行的调查希望确定在每天交易规模高达5.3万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中,被数百万公司,机构基金以及散户投资者用作基准指标的汇率是否受到了世界上最大几家银行的操控。
巴克莱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集团以及摩根大通都已经在之前的申报文件中确认,它们都在配合监管机构的这一调查行动。一个消息来源称,高盛集团这样漫不经心的披露应该是显示,该行在相关调查中被牵涉的程度并不深。
此外,高盛集团还在监管机构询问项目的列表中增加了“大宗商品”这个项目。金属的终端用户在之前指责高盛集团通过对名下仓库的操控来提高铝的价格。该行则是否认有操控价格的行为。
作为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监管机构最首要的调查目标之一,高盛集团也在文件中警告投资者,“考虑到正在进行的诉讼和调查的广泛程度,我们的法律开支将会维持在很高水平。”
根据高盛集团的估算,现有拨备之外的法律开支将会从第二季度的35亿美元提高到40亿美元。公司也说,还存在来自投资者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相关法律诉讼的可能性,但是价值估算值从上个月的237亿美元降低到了224亿美元。
高盛集团上述披露内容所指的是与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之间的“费用协议”,在等待和解谈判的同时暂停相关的诉讼。
摩根士丹利在本周披露,与美国国际集团之间的协议已经破裂,后者可能很快发起诉讼。美国国际集团正在准备起诉多家尚未满足其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相关索赔请求的银行。
高盛集团的季度申报文件对截至9月结束的第三季度做出了更多披露。公司称,当季有15个交易日中有亏损,成绩远远不及之前一个季度的6个交易日亏损;摩根大通在同一季度中的每个月交易日都有盈利。
高盛集团在文件中承认,目前受制于错误的货币仓位,也是造成其固定收益产品收入有远逊于同业对手表现,高达47%降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