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土疑似扁鹊学派医书 网友质疑扁鹊没去过

24.12.2013  07:11
▲出土的西汉蜀锦织机模型与人俑 出土的竹简 出土的人体经穴漆俑

   疑似扁鹊学派医书四川出土

  网友质疑“扁鹊啥时候去成都了

  ■新快报记者 王琛 实习生 蒋逸潇/文 受访者供图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篇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名篇。在中学教材里,对扁鹊的注释是:“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秦越人,因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时期的一位神医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位神医就是黄帝时期的扁鹊。

  关于扁鹊有无其人,在学界一直争议不断。部分学者认为,扁鹊只是上古对神医的一种称呼,其人并不存在。但近日,成都出土的一座汉代墓葬里,发现了疑似扁鹊学派的医书。

  竹简论述脉、脏腑和疾病的关系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文物。其中,3号墓出土的920余支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被专家初步判断与扁鹊学派颇有渊源。

  3号墓出土的部分医简,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九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其中《敝昔医论》简文举例“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节,皆较大威胁。

  “由于此次文物发掘在城市中进行,老的管线特别多,不少的自来水管、媒气管等管线都直接从墓葬里横着经过,给发掘带来困难。”据了解,因为2号墓的范围较大且墓葬就在居民楼的下面,发掘队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大量协商,也需要对部分居民住房进行拆迁。

   识读:“医书不是搞文物的人能懂的,懂中医的又看不懂竹简上的字

  早在2012年11月,1号墓和3号墓已经基本发掘完毕,并开始对文物进行保护和识读,直到今年10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才对出土文物有了初步认识。“竹简拿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识别,但是因为成都地区出产丝绸、竹简等有机文物较少,我们没有什么经验。”谢涛说,对文物的识别需要全方位整合资源。“比如我们要研究扁鹊学派的医书,医书的内容不是搞文物的人能懂的,这需要懂中医的人来研究。但是懂中医的专家又看不懂竹简上的文字,这又需要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来识别。这些方面都不是我们考古人能做的,所以我们从开始识别,到形成比较确定的答案,时间花得比较久,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

   疑问一:是否确认为扁鹊学派医书?

  专家:定论尚需时日

  面对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本次出土竹简是扁鹊学派传书的质疑,考古专家认为,主要证据就是“敝昔”二字。

  谢涛分析说,“只要没有在竹简上出现‘扁鹊’两个字,我相信这个争议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也会一直进行新证据的挖掘工作,比如怎么证明‘敝昔’就是扁鹊本人。

  对扁鹊学派长期保持关注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胡延滨分析,根据目前学界已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出土的简牍确实可以识读出“敝昔”二字,即可基本确认指的就是“扁鹊”其人。“可以说,如果能确定‘敝昔’二字,就是证明是否与扁鹊有关的核心的、最关键的证据,”胡延滨说,“这个要看古文字方面的识读结果了,由他们进行科学的判断。

  另外,在此次出土的医简中,《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数》等医书与文献记载中扁鹊学派的中医切脉诊疗方法极为吻合,这是此批竹简可能是扁鹊学派传书的另一证据。

  谢涛介绍,现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挖掘出的文物和资料准确、客观地整理和发表出去,关于本次文物发掘的简报预计在2014年上半年公布。当记者问及,什么时候才能把“疑似扁鹊学派医书”中的“疑似”二字去掉时,谢涛说,文物研究向来是百家争鸣,要形成定论,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疑问二:扁鹊并未到过四川,为何医书出现在成都?

  专家:医学文化传播不局限于地域

  对于扁鹊学派医书“冷不丁”出现在四川成都,也有网友存疑:根据史书记载,扁鹊并未到过四川,为何扁鹊学派的医书会出现在成都?

  谢涛解释说,我们现在认为部分出土竹简疑似为扁鹊学派传书,扁鹊没有到过四川,并不能说明他的学问没有传播到四川来。

  胡延滨的个人观点也支持了谢涛的看法。胡延滨分析说,扁鹊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医术作为一个派别,逐渐形成扩散到各地的医学文化,直到汉代已经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传播到任何地方都不足为奇,而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某地。“这次发掘的墓是汉墓,这也是一个可以讲得通的大前提,”胡延滨说,“我的判断是,到了汉代,扁鹊学派的医书可能是作为一种贵族文化在学习,甚至到陪葬的时候,也会加入这些书籍以示身份。因此,在汉代的大墓里发现与扁鹊有关的东西,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据胡延滨介绍,山东省曾先后出土过八块“扁鹊针灸图”的汉画象石,石上刻着鸟身人面的扁鹊正持针为患者针灸的情形,“扁鹊作为某种已经被神化的文化人物,在当时早已不局限于医学界,而是一种公众偶像。所以,出现在四川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