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主战略系列访谈】李志林:系统关注人才的选育用留各环节

07.12.2013  16:05

深刻领会人才强校主战略  系统关注选育用留各环节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李志林

人才的重要性是老生常谈,在管理学论文和专著中都有论及。常用的经典例子是刘邦在“楚汉相争”中以弱胜强,刘邦一针见血地指出获胜原因是自己重用了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人才。近几年的管理学课本,在论及人才的重要性时,大量引用美国大企业家的名言,例如:“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是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可以重建IBM”(IBM创建人沃特森)。

事实上,我们这代人不会忘记毛泽东的著名论述:“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我们这代人也亲眼看到了人才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性。第一个典型例子是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当时的朱九思校长独具慧眼,收留了一批在文革时被清华等名校打倒的教授,使华工在文革后的教育部全国高校资源调查中取得十五项指标中的十二项全国第一,使华工从一个教学型的地方学院一下子被国家教育部钦定为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另一个典型例子是香港科技大学。在1991年建校,全球招聘全部教师,很快成了世界名校。所以,我非常赞同徐飞校长提出的人才强校主战略,希望籍此使西南交大能迅速重铸辉煌。

人才工作需要做好四大环节:“选人”、“育人”、“用人”及“留人”。“选人”指唯才是用,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如果校内找不到,就从校外引进;如果国内找不到,就从国外引进。“育人”指培养人才不遗余力,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引进的。人才培养除了机会外,“逼”也很重要。记得读过一则小故事,讲小兔子提高跑步成绩的事。妈妈让小兔子练长跑,成绩老上不去。但有一天早上,小兔子的成绩突然提高了一截。妈妈问今天为什么能跑出这样好的成绩,小兔子说他不停地听到后面有狼叫的声音,就拼命地跑! 最后,装狼叫的妈妈会意地笑了。“用人”指提供必要条件,做到人尽其才。单有生活条件是不够的,对工科人才实验条件是事业的基础。“留人”对西部院校是非常头疼的事。但兰州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青年报》曾在2005年两会期间报道了甘肃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的发言:“在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可去年,《工人日报》曾报道:现在,兰州大学依靠事业留人,稳住了队伍。他们的办法是“一定要给人才创造干事业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人文氛围,让他们愉快工作”。时任校长周绪红院士指出:“凝聚人才,一方面要靠待遇,更重要的是靠事业的平台。如果单纯讲待遇,我们这里不可能留住人,东部待遇比这里好很多”;“一定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这是人才聚集的平台。”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将国字号平台建设好,特别在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挂牌后,西南交大定能吸引大批人才前来研究高铁的关键问题。

在大学这个集体中,已经存在机关干部和院系教师的矛盾、机关部门之间的矛盾、院系之间的矛盾,院系新教师与老教师的矛盾、机关新干部与老干部的矛盾。引进大批人才后,会出现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矛盾及引进人才与机关干部的矛盾。会有一部分同志感到不服气、受委屈,原因是他们只看见局部利益而看不见整体利益。这些矛盾都需要充分协调。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人才的重视的言行经常被文献引用。他任总裁后,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削减了所有部门的成本,却独独对培训中心投资4500万美元。韦尔奇自我评价道:“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人才,发现一大批人才。他们比绝大多数的首席执行官都要优秀”。我认为,若干年后,或许人们评价徐飞校长对西南交大的贡献时,会这样说:“徐校长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引进了一大批人才”。

人物介绍:

李志林,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导、教授、“杰出”(B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温州市海外科技顾问,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及研究单位的客座教授,曾任国际制图学会副主席(2007-2011)、中国测绘学会名誉副理事长(2007-2011)。

李志林从事教学科研三十多年,自1994年在科廷工业大学当讲师起,任博导,已成功指导过硕士、博士生多人。曾先后出版英文专著二部、中文专著一部。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丛书主编、多个国际权威杂志的编委或亚洲区主编(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The Cartographic Journal,Photogrammetric Record)。李志林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认同,由此获多个国内与国际大奖。他于2009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博士”称号,于2008年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Gino Cassinis奖、于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于2004年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Schsidefsky奖章。其他奖项包括由中国测绘学会颁授于2003年授予的“全国测绘科技进步奖”、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2003年授予的“杰出青年基金”(B类)、由教育部于2002年授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此外,李志林教授更两度获得理大校长特设卓越成就奖(科研),这在香港理工大学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