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畜牧食品局坚持“五到位”高效完成红色“家谱”编修工作

10.04.2014  16:34
   渠县 畜牧食品局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党的历史警示人,坚持“五到位”,历时5个多月时间,编纂完成10万余字的《中国共产党 渠县 地方史第二卷》(畜牧发展史[1950-1978]),高效优质地完成县畜牧系统党史编修工作,达到了“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受到县党史办的高度评价。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 。该局党委高度重视党史编纂工作,把编史修志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10月20日县委党史工作会后,立即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机关书记为副组长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党史编纂方案,组织开展县畜牧系统党史史志编修工作,确保编史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机构设置到位。 该局设立专门的党史工作办公室,落实办公地点,选好配强党史编修人员,抽调 4名热心党史工作、写作能力强的同志到办公室工作,分成执笔组、查找资料组、后勤保障组。返聘曾经一直在畜牧系统工作的三名退休老干部主笔,该局办公室人员协助查找资料,保持编修队伍的稳定性。      三是后勤保障到位。 在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始终把编修史志所需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该局财务室优先安排资金拨付到位,千方百计确保党史写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舍得出人、出钱、出物,确保了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编纂责任到位。 编纂党史人员按照把成绩写够、问题写透、评判公正的原则,坚持历史观与发展观相结合,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如何抓畜牧、办畜牧、管畜牧这条主线认真搜集档案资料、图片资料,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表述历史。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紧密结合。“走出去”就是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深刻反映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请进来”就是请重大事件的知情者、亲历者,讲实情,接地气,提意见,辨真伪。刘书元、万清泽、罗吉安三名退休老干部不顾年事已高,到该局档案室和县档案局,忍受着刺鼻的药水味和皮肤过敏的瘙痒,查找历史档案298卷,按照一事一卡忠实记录历史事件,影印3000多张历史资料,做了200多页的记录。还在选题、选材、组稿等方面,精心构思,把握客观,可信可用,把精品意识贯穿到整个编修过程,真实地记录了 渠县 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教训,确保了畜牧业发展史的编修质量。     五是资政育人到位。 该局还创新工作思路,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光辉历史、辉煌业绩、优良传统和经验教训的宣传教育,为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提供历史借鉴,激发畜牧系统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勇气,提速 渠县 畜牧经济快速发展。(万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