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 完善我省留守儿童社会服务
【专报要点】本期《专报》提出,我省留守儿童社会服务中还存在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系统化不足,基层组织与学校的服务地区差异、形式化,社会组织服务持续性不足,欠缺开展留守儿童服务的专业人员等问题。为此,可以从加强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建立留守儿童“监护救助”和“教育救助”制度、在村镇推行“一校一社工”制度等方面着力改进。
宜宾学院陈世海副教授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体系研究》中提出如下观点:
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积累、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据统计,四川省留守儿童规模已近700万,为全国之最;我省每两个农村孩子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完善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对我省来说尤为重要。
一、我省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部门的留守儿童服务存在条块分割、系统化不足的问题。 开展留守儿童服务的部门涉及到教育、妇联、共青团、民政、关工委、少工委、青联等多个系统,呈现出“各管一块”而又“服务重叠”的条块分割局面。服务形式虽然多样,但尚未形成遵照儿童成长历程中各阶段特点而开展服务的针对性、系统化服务体系。
(二)基层组织与学校的留守儿童服务存在地区差异、形式化等问题。 领导重视、经济基础好的基层农村组织和软硬件较完善的农村学校,开展的留守儿童服务更丰富、持续能力更强、成效更大,而相对落后地区和学校则反之,地区差异明显。服务的形式化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农村基层组织多建立儿童阅览室、亲情电话、远程教育平台,但由于宣传和运行环节不到位,使用率较低;农村学校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思维,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三)社会组织开展的留守儿童服务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问题。 我省社会组织在心理调适、安全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专业性较强的留守儿童服务,服务成效很好。但由于政府、基金会和企业对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尚未做到连续资助,使得社会组织开展的留守儿童服务无法持续发展。这种不连续的服务不但无法取得长期成效,而且会由于服务对象已形成短暂依赖,服务主体突然消失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四)欠缺开展留守儿童服务的专业人员。 我省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农村本土精英流失严重,弱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监管和教育质量;在生源减少、撤点并校的背景下,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且由于师资配比不足、教师忙于应试教育,能够开展留守儿童服务的精力和能力均欠缺;大学生村官等政策虽然为农村带来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但是,这些人才被“截留”在乡镇政府、服务期内的流失现象很普遍。所以,能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专业人员非常欠缺。
二、完善我省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形成留守儿童服务的合力。 在肩负留守儿童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省、市级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统一的服务规划和行动方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分工合作,有协调、有侧重,以形成留守儿童服务的合力,提升服务效能。
(二)转变救助观念,建立留守儿童“监护救助”和“教育救助”制度。 可以在我省首先提出将农村社会救助的“基本保障”观念转变为“社会服务”观念,由村级组织协调当地有能力的个人,与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建立监护救助关系或教育救助关系,服务效果主要由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予以评估,评估合格的由社会救助资金给予一定劳务补助。这种扎根于基层的结对救助由于来自熟人社会自身,且有一定的质量监控和资金补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三)尝试在村镇推行“一校一社工”制度。 在加强农村师资建设的同时,打破教师招聘的师范专业壁垒,适当聘请社会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教师,开展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各种专业服务,在全国首创农村学校“一校一社工”制度。可先在农村完小、乡镇完中试点实施,积累经验后向其他学校推广。
(四)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大幅提高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待遇水平,使其能安心扎根农村开展工作;切实落实驻村制度,防止乡镇截留,真正为农村提供人才;在招考时适当向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专业人才倾斜;加大村民对这类人才的考核评价权重,使其真正能够为村民提供服务。
(五)加大政府购买留守儿童服务的力度。 搭建各层次的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网络平台,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将涉及留守儿童的、专业要求较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放置在招投标平台,发动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投标。变革当前普遍采取的以年度为单位的采购方式,延长项目实施年限,加大年度考核力度,将年度考核结果与项目的后续实施资格相挂钩。扶持农村互助组织建设,以发挥这类组织在留守儿童监护、照料、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基层政府部门、学校有关留守儿童服务知识方面的培训。 在组织、人事部门开展的基层政府人员、村社干部培训,以及教育部门开展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中小学与幼儿教师培训中,增加有关留守儿童问题分析方法、心理支持与社会工作服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七)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尤其是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在撤点并校时要十分慎重,既要便于儿童就学,也应适当考虑办学效益。对于辐射面广、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学校,要加大宿舍建设力度,并配套建设学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视频)室,加强少儿日常照料工作。在中心校未建成足够学生宿舍的地区,应坚持不撤并基点学校的原则。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