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态留人 让贫困户搬得进留得住

28.02.2018  12:41

 

 

聚居点新貌。

        □记者 冯晓刚 刘佳 文/图
    青山美如画,小桥流水菜花黄。2月23日,记者在合江县合江镇石堰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看到,家家户户门前种植了时令蔬菜,家门口贴上了对联和门神,挂上了大红灯笼,欢度搬迁入住后的第二个春节。
    “这个聚居点有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户危房改造户,2017年春节期间搬迁入住。聚居点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气,集中修建了污水集中处理设备,方便大家处理生活污水。”石堰村第一书记袁小清说。
宜散则散 宜聚则聚
    “以前两个娃要上学,加上我有低血压,家里经济负担重,房子好多年没有维修过了,多亏党的政策好!”石堰村搬迁户王天斌前年居住的还是几间土坯房,由于房屋背后的山地滑坡,土坯房成了危房,去年老房子复耕,王天斌一家人搬进了新房。
    今年是王天斌在新家过的第二个春节,大年初四,他把附近的亲戚和聚居点的邻居都请过来团年。“团年时坐了5桌人,大家搬迁后住在一起,就要多来往,生活上更应当相互照应。”王天斌说。
    袁小清介绍:“石堰村近两年共易地扶贫搬迁16户,其中集中居住9户。我们坚持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新居大都在大家的生产半径之内,方便搬迁户生产生活。
    24日,在合江县尧坝镇白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人们正在对房屋外墙进行二次装修,按照仿古建筑风格统一进行打造。因聚居点紧邻尧坝古镇景区,装修后的聚居点风格更统一,便于发展乡村旅游。
    据悉,尧坝镇旅游扶贫项目由泸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打造,总投资30亿元,一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17亩,安置101户431人,其中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64户254人,安置点同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商铺等。
    尧坝镇副镇长曾红说,考虑到不少贫困户交通条件落后,居住条件差,按照“分散与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尧坝镇“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共计163户573人,其中白村集中安置点安置64户254人,集中了该镇白村、鼓楼山、上湾、识字、天堂坝、仙顶等9个行政村的贫困户。
全方位服务 多业态留人
    在王天斌的手机里,还收藏有合江县就业局发给他的服务短信,上面提供了详细的招聘信息,方便他找工作。春节后,王天斌计划去距离石堰村聚居点仅几公里的泸州市国家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打工,月收入可达3000-4000元。另外,王天斌种了200多株荔枝,他告诉记者,去年有3株荔枝挂果,卖了2000多元,荔枝全部投产后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以上。

        在尧坝镇白村安置点,贫困户龙泽英去年11月中旬从仙顶村5组搬迁过来,老家距离聚居点有30多公里。缘于家乡情结,龙泽英刚搬迁入住时还有点不习惯,总想着回去种点菜。以前的邻居、龙泽英的大哥就劝她,每天跑几十公里种菜,来回路费就要近20元,一点儿也不划算。结对帮扶责任人曾红听到这个情况,主动联系龙泽英,推荐她去做保洁工,让她十分感激。
    “白村聚居点有254人,其中有劳动力的100余人,搬迁入住以前,我们与泸州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由公司就近提供保安、保洁、物业管理等工作岗位,搬迁入住的安置户考虑优先录用,从而实现‘一个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曾红说。
    为了让搬迁户搬得进、留得住,尧坝镇创新“两变”“两保障”措施。“两变”即:让借贷资金变股金,农户贷款2-5万元,注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年股金分红不低于6%;让土地流转变资本,搬迁户以前的土地进行整片流转,确保大家每年有土地租金收入。“两保障”即:通过引导搬迁户自主经营,从事保洁、保安、服务员、农业生产等工作,保障114人就近就业;通过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扶助等兜底政策,保障140人吃穿不愁。
    记者手记
搬得进还要留得住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少贫困户搬离原来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何有效衔接好增收途径,是搬迁户“住得下”“留得住”的关键。
    同时,农户搬迁后难免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或困难,帮扶干部应重点关注搬迁户入住后的心态变化,注意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感染人,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搬迁户尽快适应搬迁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