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未作完曲子 《船工号子》作者去世

17.11.2013  11:02

  “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行船哪怕嘛,路途难哪嘛!”故事片《漩涡里的歌》主题曲《船工号子》,刚劲、豪放、有气势,成为陶嘉舟作曲生涯的最高峰,也最好地诠释了陶嘉舟热情而作风严谨,坎坷却不失坚持的一生。15日深夜,这位四川籍的作曲大师与世长辞。家属定于18日上午举行陶嘉舟先生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之前,他曾对自己的爱人艾开伶平静地说:“我这一辈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也对得起听众。

  艾开伶昨日向记者介绍,陶嘉舟近年来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并着力收集整理自己的作品,现已集结出版一部分。而陶嘉舟本来想办一场自己的作品演唱会,却突然与世长辞,留下遗憾。

   思如泉涌 创作《船工号子》,只用了20分钟

  16日,成都天空放晴,陶嘉舟去世的讣告张贴在小区的门口,小区位于四川音乐学院附近,是没有物管而只有一个中年门卫看守的小院。灵堂搭在小院的一个角落,铁栅栏外便是锦江——告别奔腾的浪花,陶嘉舟的晚年就是在潺潺流水陪伴下安静度过的。

  1933年,陶嘉舟出生在四川苍溪县,嘉陵江边。1950年初,陶嘉舟参军,到朝鲜战争爆发,他已是一个文工团的小干部了。之后的日子里,陶嘉舟长期在铁道兵系统服役,从事指挥、演奏等工作同时,创作出大量作品。《革命熔炉火最红》得到周恩来的高度赞赏,并点名在多次政治活动中在天安门广场播放,这也是陶家人至今最为兴奋的一件事。

  从处女作《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小范围传唱,到1958年《起来!保卫阿拉伯的母亲和孩子们》在多家省级电台大面积传唱3000多个日夜,陶嘉舟的音乐创作生涯从入门到基本成型,靠自学、苦练,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1976年回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后,陶嘉舟开始从事影视剧音乐创作。《船工号子》、《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纷纷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李双江、彭丽媛等著名歌唱家也在此时开始与陶嘉舟合作,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创作《船工号子》,陶嘉舟只用了20分钟——在成都火车站接人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烟盒上写下一段旋律——这首被印上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歌曲,也被视作陶嘉舟生前的最佳作品。

   伉俪情深 困境里忠贞不渝,演绎《千里共婵娟

  1980年,是陶嘉舟音乐创作的丰收年。除了《船工号子》等传唱较广外,《千里共婵娟》也受到广泛好评。这是一首由陶嘉舟妻子艾开伶演唱的歌曲,歌曲唱的是陆游与唐琬夫妻痛别的悲歌,以画外音的形式表达了唐琬的内心感情和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实里,从被迫离婚到毅然复婚,艾开伶与陶嘉舟的坎坷感情路也多为外人品道。

  1952年,将成年的陶嘉舟还是文工团的干部,却已是广元的名人,艾开伶则在当地一所学校上初中,爱唱歌爱跳舞,在音乐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陶嘉舟。陶嘉舟到学校表演,艾开伶就是台下的铁杆粉丝。一次联欢会后舞会上,艾开伶走到一身戎装的陶嘉舟面前,伸出纤纤玉手,从此结下缘分。“陶音(陶嘉舟笔名)叔叔,我想当个歌唱演员,不知道行不行?”艾开伶轻声问。“行,你一定行!”对方肯定地回答。随后,陶嘉舟赴朝参战,又辗转重庆、北京,两人的恋情也是一波三折,直到1961年春节,两人在铁道兵文工团所在地北京领证结婚。

  文革当中,陶嘉舟受到冲击,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创作,遭遇事业停顿。害怕影响连累儿子的前途和命运,陶嘉舟向艾开伶提出了离婚。艾开伶勉强同意,但表示将一直等待。“你只等我3年,如果不能平反昭雪……”陶嘉舟叮嘱。

  5年之后的1972年,艾开伶经人介绍与一位作家恋爱,其间传出了陶嘉舟将平反的信息。艾开伶毅然离开作家,前往北京各处奔走,终于拿到陶嘉舟平反昭雪的文件。艾开伶立即与陶嘉舟复婚重建家庭,破镜重圆。往日的灵感与幸福似乎一起回来了,他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创作不辍 晚年坚持谱曲,听流行音乐尝试改变

  近年来,陶嘉舟主要在与妻子合办的艺术学校教学,并加紧收集整理自己的作品。与此同时,陶嘉舟仍从事音乐创作,并不时有佳作诞生。在他儿子陶涛看来,父亲的后期作品尽管没有达到巅峰时期的状态,却仍旧在努力,“他一直觉得他还能 ‘东山再起’。

  陶涛今年45岁,20多年前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毕业,可是他爱上了流行音乐。折腾数年之后,他最终放弃了,“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我也没有父亲那样的才华和恒心。

  陶涛回忆,老爷子直到去世之前,仍在进行创作,“他追求完美,对于结果非常看重,很多稍有瑕疵的作品都不舍得拿出来。”陶涛曾向父亲反映,说他写的旋律太老,无法得到当代年轻人的认可。老爷子却没有放弃,找来不少流行音乐听,尝试改变,与时俱进。

  上个月进行的四川音乐家协会创作座谈会上,老友田逢俊仍在与陶嘉舟谈合作、聊明天,“以前合作过多次,他有曲子找我填,或者我有词找他谱曲,效果都不错。”田逢俊介绍,除了创作,晚年的陶嘉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年轻人的培养上面,“我们去开会时住一个房间,晚上学生跑来找他讨教,一直到晚上12点过。他见谁都认真读谱,然后给出意见,还一个个解释。

  在学生眼里,陶嘉舟是个不苟言笑的老师。在部队当兵的任弘艺唱《船工号子》颇有心得,在部队安排的进修当中,得到陶嘉舟的悉心指导。在汇报表演上,压轴的《船工号子》却花费了他最多的精力——陶嘉舟陪着他练,一个音不准就得重来,持续了3个月才让他上台。迄今为止,陶嘉舟和妻子艾开伶培养了数千名学生,他们分散在全球各地。

  (部分内容参考陶嘉舟生前出版的传记)

  报料人高先生 60元

  ■逝者名片

  陶嘉舟,男,1933年生于四川苍溪,国家一级作曲家。1950年初参加部队文艺工作。1953年由西南军区文工团赴朝鲜在志愿军铁道兵文工团工作,历任演奏员、乐队队长、指挥、创作员。1976年调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任创作组长、厂艺委会委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音协、影协理事。

  ■链接

  李双江短信慰问

  15日晚上10时许,四川籍著名作曲家、《船工号子》等名篇作者陶嘉舟先生突发心源性猝死,与世长辞,享年81岁。16日上午,家属已发出讣告,而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等生前好友也在第一时间给家属发来短信,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对家属的慰问。

  ■主要作品

  《革命熔炉火最红》(周总理曾两次推荐)电影歌曲《船工号子》《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想延安》《田野在欢笑》(九个乐章)《赶车》(小号小协奏曲)《生命之歌》(交响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