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遭遇电话“轰炸”一天接4000个来电
11月10日,钟先生展示“呼死你”来电记录。
“你的电话在以后的三个月有无数的电话,解除骚扰短信联系。”自11月7日起,钟先生收到这则短信后便遭遇了电话“轰炸”,一小时内手机被呼叫近千次。对方表示,只要钟先生愿意花500元钱,便可解除骚扰。由于手机自身的拦截功能形同虚设,钟先生想在源头上拦截对方电话,通信公司表示没权力;他想报警,公安机关告诉他“不构成立案要件”。面对骚扰电话的“狂轰滥炸”,钟先生称自己已经束手无策。
骚扰不断手机无法正常通话
11月7日下午2点48分,市民钟先生接到一个“137”开头的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称,钟先生三个月内将收到无数的骚扰电话,若想解除可以通过短信联系。
钟先生一开始以为只是一条垃圾短信,便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此以后,不断有陌生号码打入他的手机。这些电话响几秒钟就断,隔几秒又有电话打进来,然后又是铃声响几声挂断。“电话我只要一接,一秒的时间内就挂了。”钟先生回想起那条“垃圾短信”,判断这是有预谋的骚扰电话。
钟先生想到手机是智能机,于是使用了“拦截骚扰电话”的功能。在使用了该功能一个小时后,钟先生看到拦截软件显示“已拦截1107个骚扰电话”。虽然拦截了对方的号码,但是由于对方持续不断地呼入,钟先生称自己的手机已经无法接听其他的正常电话了。记者拨打钟先生的手机号,显示“对方正在通话中。”由于持续被呼入,钟先生的手机耗电很快,几乎每3小时就不得不充电一次。
而在11月10日,钟先生又接到了4000多个来电。“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跟其他网友一样,我是遇到了‘呼死你’软件的骚扰。”他说,由于手机无法正常使用,他的器材生意大受干扰。“都用了这么多年了,号码不舍得换。很多顾客要取货订货,全凭我的手机号,现在电话打不进来很恼火。”
索要500元 来电归属均是外地
面对骚扰电话的“狂轰滥炸”,钟先生宽慰自己“也许就打一两天,我不理他就完了。”当天晚上10点过,开头为“137”的陌生号码的又发来短信“提醒”他:“明天继续打电话”。
果然,第二天骚扰电话仍旧半点没有“罢休”的意思。钟先生气不过,他拨打“137”开头的电话号码,打算找对方理论,然而电话却一直无法接通。8日下午4点过,钟先生再次收到短信“给500,马上给你解除,你同意吗?”钟先生感到十分气愤,“这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钟先生告诉记者,他绝对不会打钱给对方。“这次我给他了,万一下次又来了,索要更多咋办?”
思来想去,钟先生认为掌握对方的信息证据最为重要。他在网上营业厅查找自己的通话记录,发现打来的骚扰电话都是固定的几个号码,他一一记下来打过去,发现归属地分别是“福建漳州”和“河北保定”,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号码均无法接通。
市民维权 运营商称无法屏蔽
钟先生随后拨打运营商客服热线,希望能够从根源上拦截对方电话。然而,得到的回应是“无能为力,没法拦截”。
记者随即致电该运营商,一位工作人员称“拨打电话是个人行为,公司没有权限拦截,而且‘呼死你’网络骚扰电话可不断变换来电号码,运营商也无法跟踪屏蔽。”该工作人员还建议,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报警处理。
无奈之下,钟先生打算报警。11月9日,他先短信联系了对方表示“妥协”,对方随即发来了一串银行卡号和姓名,还附带了一句“只要钱打过来,10分钟内保证给你解了。但是一个小时之内不打过来,价格要翻倍。”钟先生带着这些信息来到派出所报警,却被告知“不构成立案要件”。业内揭秘
“呼死你”工作室:
软件原用于整治小广告
记者致电一家位于广州的“呼死你工作室”,该工作室经理称,“呼死你”软件最初是由城管部门和科技公司共同研发出来整顿“牛皮癣”小广告的。
“通过‘语音呼叫’的方式,告知不法广告联系人违反的法规内容,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限缴纳罚款。否则,系统将不间断地拨打该号,使其无法正常使用。”该经理称,目前网上“呼死你”软件下载链接“遍地开花”,有的甚至标明免费使用,下载量一周便能达到上万。
该软件现在被大量复制为不法分子所用,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该经理说:“对于现在这种局面,我们也无能为力”。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在北京、呼和浩特、广州、南京、青岛、合肥、吉林、甘肃等地,“城管使用‘呼死你’整顿小广告,市民‘无辜躺枪’”的消息也并不少见。记者拨打成都城管服务热线得知,目前成都城管部门还没有使用“呼死你”软件来整顿非法小广告。律师说法“呼死你”索费 已构成敲诈勒索
求助通信公司、警方均未果,钟先生既无奈又困惑:“难道就因为我还没给钱就不算是敲诈了吗?就没人能管住他们?”
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的徐茂辉律师告诉记者,对方使用网络软件恶意骚扰并以此要挟钟先生,这种行为的性质已经构成了敲诈勒索。徐律师推测,“警方不予立案,或许是因为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徐律师说,目前对利用“呼死你”软件使他人通信瘫痪的行为,法律尚无明确的条文规定,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了法律的空白实施不法行为。邀你互动遭遇“呼死你”该怎么办?
你曾遭遇过“呼死你”吗?如果不幸遇到,是选择给钱“换清净”还是向有关部门反映?市民遭遇“呼死你”究竟该怎么办?相关部门如何有效监管?市民如果对上述问题有想法或建议,可拨打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96111或者@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与我们分享经验。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张元玲摄影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