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登峰】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电气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09.01.2015  11:19

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学院,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气工程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为科技领先和品质提升的核心,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点,始终把国家轨道交通和能源电力行业的重大需求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及动力源泉。近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电气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学科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实施工科登峰行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引育并重,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学科发展基础

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战略,人才强校主战略在电气工程学院得到坚决贯彻执行。近年来,学院下大力气加强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育并重,有计划、有规划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才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原来约20%发展到目前的约55%,双聘了中国工程院丁荣军院士,引进了“千人计划”周克敏教授、郭正邦教授,新增(含培养和引进)长江2名、杰青3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詹天佑成就奖获得者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以及四川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6名、四川省突贡专家2名、四川省杰青获得者5名。人才队伍的加强,为学院负责的电气工程学科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先导,强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工程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适应和支撑国家轨道交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教育部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指针,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在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实现了系列突破。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四川省教改项目4项,承担了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内的全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切实提升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在持续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该专业首批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并连续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积极构建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了包含“远动监控技术”、“高电压技术”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为代表的核心课程体系。新增35部系列专业教材,其中,7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7部铁道部规划教材;主持了4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自主设置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信息技术”、“电磁悬浮与超导工程”2个博士学位点获得通过。

通过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主持、参与研究生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评“优秀”;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实现全日制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学院获第一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另外还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篇、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2名、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1人、博士研究生周福林同学荣获“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十名);举办了电气工程学科全国第一个“2008全国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论坛”,2012年举办全国电气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承办了“全国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第九次工作会议”。

以强化轨道交通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学院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优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为铁路总公司及部分路局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有力支撑了中国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在校内,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的“罗克韦尔自动化”、“贝加莱”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分别与“施耐德电气”、“飞思卡尔”、“Xlinx”和“ETAP”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在校外,主持建设了“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和“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18个优秀实践教学基地;2012年“电气工程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2014年成功申报了“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虚拟教学示范中心”,使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达到2两个,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经过多年建设,电气工程学院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校企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自2008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院获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电气2006级2班获2010年“全国先进班集体”、电气2008级茅以升班获2011年“成都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

三、基础与应用结合,不断凝练特色研究方向,推进学科创新发展

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紧紧抓住我国高速、重载和城轨交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重大工程项目需求,凝练特色研究方向,从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层面深入开展研究。学院出台了鼓励基础研究、鼓励高水平成果以及帮扶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系列奖励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1、科研项目。共计承担纵向项目21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70项)、横向项目136项,项目总经费18718万元。承担“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或子课题18项,其中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电气化铁路同相装置、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由2010年以前的2~3项,稳步提升到目前的每年10~14项,获“杰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不仅填补了学院历史上“杰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空白,而且从数量上也实现了跨越。学院作为主要力量参加的首批“2011计划”-“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的检测、监测与评估”,2014年向阶段成果汇报被评为优秀;圆满完成了“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和“牵引供电与自动化“;新兴学科交叉培育平台建设项目—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与平台的研发顺利。

2、科技成果与奖励。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高速铁路供电综合SCADA系统”(已推广应用于除京津城际铁路以外的所有中国高速铁路)、第一套“高速铁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占有国内市场的60%),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套“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装置”、国内首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牵头主持的中铁总公司重大项目“高速铁路供电设备综合检测监测系统”即将通过验收;研制的世界首台“节能型牵引变压器”、“数字化变电所”、“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等新成果已经或即将在中南重载通道挂网试运行;学院目前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新技术”、“交直交机车电子变压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轻轨车”、“轨道交通非接触式供电技术”等新技术,预计2~3年将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学院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国同类院系中均名列前茅。

3、论文专利。2002年~2006年全学院仅发表SCI论文1篇,为改变这种“重实践应用、轻理论基础”的失衡局面,学院通过制定并实施“电气工程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青年教师成长,SCI论文数量从2008年的3篇,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50篇,论文质量显著进步;申请/授权专利数量从2008年的3~5项,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70余项,数量与质量明显提升,已基本形成“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的发展格局。

4、科研基地。申报组建的“国家轨道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获科技部批复,经过3年建设,建成了“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研发与测试平台”10余个高水平研发测试平台,在牵引供电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优秀”通过科技部验收。目前,“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楼”已基本建成,中心已成为科技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及机制创新的示范。同时,“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2012年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

四、请进与走出结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学科国际影响力

徐飞校长在学校国际化战推进工作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国际化是大势使然,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学科水平的提升,电气工程学科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加速推进。派出了一大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到海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引进了一批海外博士,聘请了2位国际权威教授担任学院海外院长;主办或承办了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副主席或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与30多个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在各级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的教师逐渐增多,学科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有力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学术地位。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电气工程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学科从上一轮的排名第10上升为排名第8,实属不易。

未来,电气工程学科将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特色优势二级学科为重点,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水平的重点突破和显著提升,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在国内,电气工程学科将坚持服务轨道交通、能源电力等国民经济与工业化建设的重大需求,积极为全面提升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水平贡献力量;同时,积极进入新能源、无线电能传输等新兴产业领域,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做引领行业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先进技术应用的排头兵,成为轨道交通、能源电力等行业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源地。在国际上,电气工程学科将快速响应学校国际化战略推进工作的需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部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前沿学术研究,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通过引育国际高端人才,组建在国际上享有一流学术声誉的学术科研队伍,实现电气工程学科水平的重点突破和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