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立人教育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24.09.2015  21:06

  70年前父辈抗战,70年后子女树人。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重要的日子里,成电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吴立人之子吴淳等三位抗战将领子女走进成电,与学校领导共同见证电子科技大学“立人教育发展基金”的成立,共同为二号基础教学楼“立人楼”揭幕,并与“立人班”的同学代表进行座谈。

  3日下午,“立人楼”揭幕仪式在二号基础教学楼前举行。北京东方财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吴淳,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俞慈声,原《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黄晴,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校领导王亚非、申小蓉、曾勇参加揭幕仪式。李言荣和吴淳共同为“立人楼”石碑揭幕,曾勇主持揭幕仪式。

  在上学期举行的二号基础教学楼网络征名和投票活动中,“立人楼”这一名称高居第一。经过学校研究决定,二号基础教学楼正式命名为“立人楼”。学校将该楼以成电首任院长吴立人的名字命名,既是为缅怀这位成电的奠基人,弘扬先生建校和爱校的精神,传承成电近六十年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希望以此表达“立德树人”的决心,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国家培育更多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

  揭幕仪式后,与会嘉宾和师生移步主楼8-1会议室,共同参加电子科技大学立人教育发展基金成立仪式,王亚非主持成立仪式。 

  李言荣在致辞中感谢吴淳先生、俞慈声女士和黄晴先生等人士长期以来对电子科技大学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说,吴立人先生是成电的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是成电的重要缔造者,对成电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成电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从“立人班”的组建到“立人楼”的命名再到“立人教育发展基金”的成立,都饱含着成电人对吴立人先生的真切缅怀,也表明了学校致力于“立德树人”的理念和决心。成电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约18万名优秀人才,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和吴立人先生的期望。学校今后将在“立人教育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帮助更多的成电学子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努力培养更多的行业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

  吴淳介绍了父亲吴立人对“成电”的深厚感情和其一生四次的办学经历。他说,创立“立人教育发展基金”与父亲的理想一脉相承。“父亲认为,大力发展电子科技教育和研究,对实现现代化、强国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在成电的建设和发展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父亲那一辈人,一听到祖国的召唤,就义无反顾地举家西迁,边建校、边开学,齐心协力硬是使一所现代高水平大学拔地而起,建成当年就有了第一届毕业生,这种精神就是‘成电精神’!”吴淳鼓励同学们说,立人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做人的核心就是立德,希望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们能够从革命前辈办教育的精神中得到一些启示,立人、立德,做一个有远大理想、有抱负、有现代科技知识、有民族和人民情怀、有责任感的人。

  电子科技大学立人教育发展基金由吴淳先生、陈英柳先生等捐资,首批种子基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将开放接受关爱和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事业单位的捐赠。根据《立人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基金的保值增值收益将用于奖励电子科技大学优秀老师和学生,以此支持和促进电子科技大学教育事业发展。 

  立人教育发展基金成立仪式后,吴淳、俞慈声、黄晴三位抗战将领子女,曾勇副校长,以及学工部、合作发展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与“立人班”同学代表围绕“缅怀历史 面向未来”的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吴淳、俞慈声和黄晴追溯了父辈们的抗战事迹,并表示父辈们面对民族危亡时的民族大义和国家意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卓绝斗争,面对人民时的真挚热诚和无私奉献,时至今日都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并成为激励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超越的力量源泉。

  三位长辈的讲述让“立人班”的同学们很受感染,纷纷发言表达心声。自动化学院闫帅铮同学说,前辈们不畏牺牲,在武器装备落后于人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斗争,利用游击战等战略战术,取得了丰硕的抗战成果。吴立人、俞启威、黄克诚等革命前辈的身上,无不体现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作为“立人教育发展基金”的受益者,他还代表“立人班”全体同学对吴淳先生和为“立人教育发展基金”做出贡献的所有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学校合作发展部、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和立人班近60名学生代表参加上述活动。


背景链接:

  吴立人,河北省行唐县吴磁沟村人。1930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同年,参加左联和反帝大同盟。1931年,由刘光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党。1935年补办了转党手续。中共中央对吴立人的结论指出:“吴立人同志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任保属反帝特委委员。”吴立人参加了保定二师护校斗争外援团;在高蠡暴动中受白坚同志领导,负责宣传并组织张贴标语布告等。暴动失败后,辗转到北平,考入蔡元培创办的私立华北大学读书。同时,继续做党的地下组织工作。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为西安门地区负责人。1936年1月在安平恢复了中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1936年初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到达保定后即留任中共保属特委委员,后由中共平汉线省委调任冀南特委宣传部长,负责恢复深(县)、武(武强、武邑)、饶(阳)、安(平)等数县地方党组织工作。1936年3月负责冀南特委和冀师党支部工作。在1937年石家庄失陷前夕,吴立人随省委机关在井陉与杨秀峰的冀西民训处合署办公,担任冀西民训处委员会宣传委员、游击队三大队政委,高(邑)元(氏)赞(皇)工作团团长,建立了冀西第一支游击队。开展组织抗日武装、建立县、区、村的抗日政权。组建冀游东进支队、北上先遣支队,向一二九师输送大量兵力,参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召集三种势力、四个方面的“黑水河会谈”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话语权起了重要作用。1938年6月,吴立人受北方局和杨秀峰委托,筹备“河北抗战学院”。任军政院教导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学院总支副书记、冀中四特委委员。1939年-1943年先后任中共冀中四地委组织部长、九地委书记、第九军分区政委等职。中共中央对吴立人的结论指出:“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的日子里带领群众进行游击战、地道战,创立了敌后武工队。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1943年春调任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任秘书长,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6月调任冀中区党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吴立人同志的结论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吴立人同志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为支援平津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共中央华北局成立后,吴立人同志于1948年6月,与冀中区委副书记刘秀峰一起调入石家庄市委任职。历任市委秘书长、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兼团市委书记、兼石家庄日报社社长、兼市财经委副主任。1949年9月,任中共归绥市委书记兼市长、市警备区政委。1951年7月25日调任绥远省财经委副主任,协助财经委主任、省委书记苏益谦抓财经工作。1953年1月至1954年,任二机部华北办事处主任。1954年至1955年任二机部七局局长。1955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到成都筹建第一所军工科技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经国务院任命为第一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被誉为中国电子科技教育的奠基人。1957年因在反右派运动中为保护一些教授险被打成右派,尽管周总理为之说话,还被定为极右严重错误,身心遭受严重折磨,连遭贬谪。1960年1月调任哈工大副校长。1966年再调齐齐哈尔,排名第五副市长。1968年,调石家庄河北化工学院,任学院革委会副主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至1979年6月2日才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1979年9月17日病逝于北京。中共中央对吴立人同志的结论指出:“吴立人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吴立人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勤勤恳恳,雷厉风行,认真负责。他为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献出了毕生精力。吴立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吴立人同志一生多年从事党的教育工作,在为党培养干部上做出重大贡献。”吴立人生前长期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去世后经胡耀邦同志过问,才得到彻底纠正。决定: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遗体火化后,骨灰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俞慈声的父亲黄敬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领导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创建工作和反“围攻”、反“扫荡”等斗争。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军管会副主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黄晴的父亲黄克诚是战功卓著的开国大将,曾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和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和第二、四、五纵队政委,以及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以及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