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破1万亿元

13.05.2019  21:20

”高地 “”基地 打造世界软件名城

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力争培育2家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000件,公共技术平台累计达70个,R&D经费支出占比达3%,建设10个以上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功能区,构建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到2022年,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昨日,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我市将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攻坚18项重点任务,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总部+基地”的产业创新模式

建设全国第一条无屏显示生产线

根据《实施意见》,在集成电路方面,我市将打造中国“”高地。通过打造1个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科技人文协调的高端集成电路综合设计园,2个特色鲜明的协同发展设计园,高标准建设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力争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方阵;构建基于射频微波、功率等特色领域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加快第二、三代半导体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积极招引聚集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

在新型显示方面,我市将打造全产业链的“”基地。围绕TFT—LCD生产线和 AMOLED生产线的建设,促进现有面板生产线的良率提升和产能爬坡,加快高世代 AMOLED生产线的开工建设,新增超高世代面板生产企业,形成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制造基地;围绕“总部+基地”的产业创新模式,建设全国第一条无屏显示生产线,推进产业向激光部件、光学镜头等上游核心领域延伸布局,持续推动无屏显示产业领跑发展;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世代、高精度的TFT—LCD掩膜和新型掩膜,实现国内高世代掩膜版30%的供货量,形成全球代数最高和全国产能最大、产线最多的掩膜版制造基地。

在智能终端方面,我市将打造智能终端产业聚集区。通过增强微型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的规模优势,吸引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建立涵盖“芯片—器件—整机—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计算终端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智慧医疗、智慧运动、智能手表/手环、智慧健康、智慧交互、智慧监管等消费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品牌推广,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创新研发高地。

大力培育招引工业软件龙头企业

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基地

同时,《实施意见》提出,在高端软件方面,我市将打造世界软件名城。推动“成都造”软件向行业应用广泛渗透,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开发运营一体化服务业态,支持建设高水平云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基地;重点突破工业控制、智能传感、工业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支持建设成都工业大数据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招引工业软件龙头企业,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基地;重点突破交互感知、内容设计、先进影视、安全保护等关键技术,积极支持数字内容工具、测试、模拟仿真等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基地。

在人工智能方面,将打造国际人工智能新地标。统筹布局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自主可控数据安全、海量数据隐私保护等技术的研发创新,打造国际知名的数据资源集散地;加快成都超算中心建设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超算中心体系,建设包含科学计算、工程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性能计算人才集聚与产业创新,打造高性能计算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一批行业训练数据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并实施“AI产业沙箱”培育计划,将“AI+场景应用”纳入城市机会清单,打造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创新高地。

在信息网络方面,将打造安全高效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发挥成都在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智能驾驶、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推动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搭建5G测试、认证专业实验室,发挥5G产业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的纽带作用,支持5G射频前端产品、小微基站、智能终端和软件研发,构建融合创新的5G产业生态,打造全国一流的5G产业创新名城;聚焦密码产品、电磁防护、态势感知、工控安全、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布局5G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前沿领域,构筑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服务应用三大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