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加入生鲜市场争夺战 冷链壁垒待突围

08.08.2014  12:08
核心提示: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食品网购白皮书》显示,2013年,众多电商平台纷纷加入生鲜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我买网、顺丰优选、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等几家生鲜电商,加速全国生鲜布局,抢占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

  日前,中粮我买网宣布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该笔资金由IDG资本领投,赛富基金继A轮投资3700万美元后此次追投1500万美元,对于IDG来说,这笔8500万美元的融资是IDG资本历年来在电商行业的最大投资。

  中粮我买网称,该笔融资主要用于强化海外直采、前端供应链和生鲜冷链配送等。此前亚马逊也宣布投资2000万美元入股生鲜网络购物平台。

  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食品网购白皮书》显示,2013年,众多电商平台纷纷加入生鲜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我买网、顺丰优选、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等几家生鲜电商,加速全国生鲜布局,抢占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

  但是,基于生鲜产品高损耗、以及对冷链配送的高要求,较高的成本很容易摊薄盈利。

  行业人士不无感慨,“生鲜如果能突破,那电商几乎无所不能。”

  事实上,一度站在倒闭漩涡的生鲜电商优菜网也并未真的沦为“先烈”。经历了2014年2月28日优菜网原CEO丁景涛的辞职申请,优菜网决议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改组原经营团队。

  21世纪网(微博)于8月5日致电其网站确认,优菜网仍正常运营。只是在今年5月16日,优菜网已被列为政府支持项目,成为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而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主管单位为北京市农委,是北京市唯一的服务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社团组织。

  由于生鲜食品消费量巨大,生鲜电商被认为是未来电商的蓝海,这块领域吸引着资本的进入,而一位电商行业从业者对21世纪网表示,现在生鲜电商的资本布局行为是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中进行卡位营销,“现在是战略性亏损,不看重短期盈利,都是在拼未来。”

  谁在投资生鲜电商?

  一种说法是,2012年是“中国生鲜电商”元年,但实际上,生鲜电商开始萌芽从2005年算起。

  艾瑞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简报2013年》显示,从2005年开始,以易果生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就已经开始起步发展;2009年,专业面向上海外籍人士的甫田网正式上线;2010年,沱沱工社和优菜网分别开始运营;2011年,中粮旗下的我买网和淘宝网开设生鲜频道,综合类电商网站也开始开拓生鲜电商市场。2012年,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网以及京东商城的生鲜频道分别上线,营销见长的本来生活网主打“褚橙”产品,迅速使生鲜电商进入人们的视线。生鲜电商之间的竞争由幕后转移到了台前。2013年,1号店和苏宁易购分别开始涉足生鲜电商,东方航空也宣布东航产地直达网上线。

  “由于生鲜市场的交易额巨大且市场渗透率低,各方对于生鲜电商市场的争夺日渐激烈。”上述简报称。

  那么,谁在投资生鲜电商?

  中粮我买网被广泛关注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出生豪门,背靠着中粮集团注定其在背景和产品供应体系上与其它平台的不同。

  此次1亿美元的融资,虽然中粮集团、IDG资本和赛富基金三方并未透露此轮融资后各自具体的持股比例,但不改变中粮集团是中粮我买网最大股东的身份。

  在艾瑞咨询分析师杨阳分析看来,中国生鲜电商的分裂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B2C生鲜电商,例如我买网、1号店;一类是电商平台的生鲜电商,像淘宝、京东;还有是垂直生鲜电商,例如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踏歌。

  21科技根据公开资料盘点了现在生鲜电商背后的支持力量:

  京东生鲜频道、顺丰优选以及天猫喵鲜生则从名称上明显看出其分别依托京东、顺丰速运集团、天猫而产生。

  对于1号店,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平安集团以8000万元购得1号店80%的股份;2011年5月,沃尔玛入股1号店,占17.7%;2012年8月,商务部批准沃尔玛对1号店的控股增至51.3%。而同时,其实这家传统零售行业的巨头还有沃尔玛中国山姆会员店这样的电商布局。

  垂直领域的生鲜电商——甫田网A轮500万美元融资的投资方为锴明投资,这家专注于大中国地区快速发展的消费品市场,宣称主要为大中华地区消费行业中资金需求量在500万到3000万美元的成长期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的基金实际还投资了另一家生鲜电商。

  2014年3月信息显示,生鲜电商天天果园宣布完成由锴明投资领投的新一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同时,海纳亚洲创投基金也参与了该轮融资。

  布局生鲜电商的还有两家上市公司,生鲜电商沱沱工社母公司是2004年12月成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九城集团。而依谷网则属于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产品,股票代码:000061)旗下的专业农产品购物网站。

  据农产品2013年年报显示,深圳依谷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3年度营业收入 2,629万元,2013年度营业利润-58万元,2013年度净利润-54万元,2012年度净利润是-194万元。从数字上显示,依谷网2013年度的亏损有所减少。数据并未显示生鲜类产品的盈利情况。

  生鲜电商急需突破冷链壁垒

  据艾瑞对B2C生鲜电商的竞争力分析显示,相对垂直类生鲜电商,综合类B2C生鲜电商消费者规模更大,但用户粘性还取决于电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配送速度;平台类生鲜电商在平台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大型B2C平台用户粘性更高,业务覆盖地区更广,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于自有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配送范围和效率有待提高。

  食品网购能力渐渐显示出来,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食品网购白皮书》显示,2013年用户网上购买的生鲜食品占6.73%。食品网购已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部分,各类产品在网上购买率也有明显增长,逐步呈现多样化倾向,以生鲜食品增长最迅速达到108.91%。

  上述白皮书分析认为,生鲜食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网络购物逐渐普及;二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生的鲜商品品质迅速提升,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网购生鲜食品的信心,这为市场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但摆在生鲜电商面前的还有一些难题,例如冷链物流,由于生鲜类食品对食品新鲜以及速度的要求极高,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而冷链物流建设的投入要远远大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

  顺丰优选执行总裁崔晓琦曾在易观电商大会上提到,生鲜食品电商有着极大的诱惑,线上市场潜力巨大,客户粘性强、重复购买率高。但还有很多的困惑,最难一点就是物流。缩短物流的时间也是造成生鲜食品报损一个非常大的要素。

  中粮我买网CEO赵平原表示,“对于生鲜电商,仓储物流配送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常温的要更耗费资源。”

  杨阳对21世纪网(微博)表示,冷链在生鲜电商的投入比例很高,现在大部分生鲜电商都处于“烧钱”阶段,很多生鲜电商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虽然毛利很高,但是配送和营销压力都很高。”

  对于各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差距,杨阳认为,“我买网在这些方面有一定优势,大部分企业将最后的配送选择外包,外包直接影响无法控制生鲜的质量,只有配备冷链的环节才能减少耗损。”

  电商对冷链程度的重视已显现出来,从电商平台的表态来看,下一步这将会是布局的重要方向。

  赵平原对21世纪网表示,因为中国B2C的冷链现在非常不发达属于发展初始的阶段,所以我买网会在冷链车和装备方面有比较大的投资。“因为冷链的配送范围会更小一点,所以我们会在华北、华东、华南,建更多的冷链仓储配送中心,这是我们下一步投资的重点。”

  赵平原提到,现在生鲜配送抵达的50个城市主要集中于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再加上临近省份的省会。

  早在2013年7月,我买网获赛富基金数千万美元注资时,赵平原对双方合作的就表示过“将在未来几年内瞄准全国市场,大力开拓地方渠道,升级全程冷链系统,扩大全球直采、原产地直送力度,实现全新升级”的想法。

  中粮方面对我买网的期许是“打造中国食品电商的第一品牌。”而生鲜冷链,会是先发优势。

  崔晓琦则公开表示,“冷链宅配方面,我们预计到2015年每年有一个增长率80%到120%,这个市场包括顺丰也尚没有特别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专门成立食品供应链部专门研究这个方案。”

  而未来,杨阳认为,网购企业经历了这么多年,短期内实现盈利很少,关键是看未来,这也是投资人所看重的。生鲜电商可能跟传统行业是一样的,行业逐渐规范化、品类逐渐标准化,可能短期内经历业务模式的转型或者转型失败。

  而一位电商行业从业者对21世纪网表示,“现在是战略性亏损,不看重短期盈利,都是在拼未来。”

文章关键词: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