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电力联网工程长千米重8吨导线从容跨金沙江

08.08.2014  18:36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对川藏联网工程“五跨金沙江”放线施工的直播报道进入第二天。当天,央视直播团队在他们设定B系统直播点,对川藏联网第三和第四跨的放线过程进行现场报道。

  这个施工环节,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员工要将由巴塘变站送出的500千伏巴(塘)至昌(都)线通过张力场,顺着已经架设好的电力铁塔进入金沙江大峡谷和两侧的陡峭群山,向西藏昌都送去。蜿蜒前行的巴昌线在遇上金沙江的一个“C”形河道时,必须两跨金沙江。而央视直播报道的正是完成了第三跨后的线路,又通过第四跨回到四川境内。

  镜头锁定巴昌线的分跨金沙江的13号和14号铁塔,向全国观众们展示连接这两基铁塔,长1251米,重  8.4吨的导线如何在第四级(8月3日直播的是导线展放第一步,用八旋翼遥控飞机投放第一级牵引绳)牵引绳的牵引下,完成跨江并进入铁塔。

                事实上,这项作业对于四川电力送变电公司的施工人员来说,并不算挑战。因为,在长久的架线施工中,他们展放的导线经常都要长距离地跨越高山、峡谷。尽管如此,为保证此次施工万无一失,他们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了标准化地作业。

  当天7时许,记者在14号铁塔所在的巴塘县竹巴笼乡水磨沟村戈洼顶山上放线牵引场看到,5位电力员工早早就位,用于收卷第四级牵引绳的大张机已经预热。14号铁塔下,上塔作业的电力员工已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头带的安全帽也已安装好工业摄像头,待从对岸13号铁塔,沿4级引导线滑过来的踩板带着4根电力导线抵达14号铁塔后,他将上到高80米的铁塔上,完成将导线固定至铁塔的作业,同时还会将高空施工视频适时传递至央视的卫重直播车上。正如央视记者蒋林评价,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技术更需要胆量。

  7时25分,央视直播团队B系统的10位工作人员已经就位,卫星直播车正紧张地和各个摄影机位联通信息。卫星直播车的旁边,一台5000瓦功率的发电机正轰鸣着向其提供动力。守护一旁的国网四川电力应急中心员工高松告诉记者,这台发电机可持续供电五六小时。除此以外,应急中心还为这台发电机配备了两台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供电万无一失。

  为了让全国人民从更多的角度适时观看这项有着高科技含量的电力施工,此次直播中,央视大量应用了航拍技术。其中一台航拍机,是由四川电力应急中心提供并操作。当天一大早,四川电力应急队员周维就来到14号塔下,再一次试飞航拍飞机并调试。

  而负责此次直播所有通信设施的国网四川通信公司人员,更是提前三天就完成了各项信号的调试工作……

  8时20分,一切就绪,大家都在等待原计划于9时开始的直播。但从北京传来的消息,因为新闻频道临时增加云南昭通地震的直播消息,因此将此次跨线施工直播时间调整到了11时许。

  近3个小时的等待里,没有一人将时间虚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不断地调试机位和信号,中央电视台导播曲锐一直守在切换机前了解各个机位的情况,现场出镜记者,中央电视台记者朱兴建在进一步熟悉此次采访的背景资料。

  而负责此次施工的送变电建设者们,除了继续准备直播施工作业外,同时还要推动正常的建设工作。要知道,计划于11月投入运行的川藏联网工程已进入了冲刺阶段,每一天的施工进度都不能拉下。

  11时15分,直播正式开始。

  在现场主持人朱兴建的讲解下,观众们通过设在现场的4台摄影机,两架航拍飞机、以及工业摄像头,看到了导线如何从13号铁塔顺利跨过金沙江与14号铁塔实现了牵手。由于各方准备充足,现场直播按原订计划,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