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信日:中国严打“伪基站” 向垃圾短信开战

16.05.2014  13:26

中国网5月16日讯(记者 张艳玲)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电信业发展到今天带给人们极大便利,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短信,让消费者深陷“烦恼的陷阱”。2013年全国手机用户共接收垃圾短信3000亿余条,70%来自“伪基站”。专家认为,打击伪基站应多管齐下,提高违法成本,打击源头,让伪基站设备难买到。

垃圾短信:揭不掉的“膏药

谈到垃圾短信,市民张先生表示很无奈。张先生一天能收到8-9条垃圾短信,种类繁多,有教育培训的,有卖房的,有理财的,有商家打折促销信息。“垃圾短信像揭不掉的 膏药 ,删都删不过来,有的看也不看就拉黑名单。”张先生说。

北京的哥老张也是垃圾短信的受害者。因为要拉活,老张需驾车四处跑。他说自己的手机成了“垃圾短信的筐”,什么都有:花乡接收的是卖二手车的,中关村接收的是卖发票的,东三、四环接收的整容的最多,到新楼盘附近收的卖房的。“经常睡到半夜,被垃圾短信吵醒,有时恨不得把手机扔了”。老张说。

2013年垃圾短信3000亿余条

70%来自“伪基站

据统计,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总量达3000亿余条。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是“重灾区”,平均每部手机每天会收到2条以上垃圾短信。其中,70%的垃圾短信来自“伪基站”。

在海量垃圾短信的制造者中,“伪基站”是一种全新的发送方式。“伪基站”是通过干扰手机用户的信号,从而达到强行向手机发送短信的目的,只需一根天线、一台电脑和一套软件,伪装成不起眼的路灯、电线杆、空调机。为防止被举报,它也能藏身于小汽车中四处游走,机动性很强,另外,它的到达率也十分高。

如今“伪基站”已成为电信诈骗的“升级版”。“伪基站”通过搜取和截获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强行向手机用户发送诈骗等垃圾短信息。还有的伪造任意主叫用户号码或代码,比如110、120、10086等,向周边手机群发短信,让人难以排除,直至掉入幕后陷阱。

另外,“伪基站”运行时用户手机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经常导致电话打着打着就莫名中断了,或者手机信号显示满格,但除了接收到欺诈、推销等垃圾短信外,无法进行正常的通信功能。一般脱网8到12秒恢复正常。有些手机必须重新开关机才能入网。

有专家表示,伪基站的存在,已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乃至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强行向不特定群体发送短信,大肆实施电信诈骗和非法广告推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损害群众财产权益,侵犯公民隐私,严重扰乱国家通讯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本文来源:中国网

严打“伪基站

向垃圾短信宣战

中央领导对“伪基站”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情况高度重视,要求中央网信办统筹公安部、工信部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运动。从源头上对“伪基站”的生产、销售进行全面打击,从而斩断地下链条。

据公安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犯罪案件3767起,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1783名,捣毁生产窝点53个,缴获“伪基站”设备2826台。

另据工信部5月9日公布的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数据显示,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短信举报受理中心受理有效垃圾短信举报27414件次,较上季度下降52.5%。其中“点对点”垃圾短信下降37.8%;“端口类”垃圾短信下降80.8%。

从举报短信内容看,商业广告推销宣传的占举报总量的36.4%,较上季度下降15.7%,主要涉及零售业推销、房地产推销和教育培训等;涉嫌违法犯罪的占举报总量的63.6%,较上季度上升15.7%,主要涉及欺诈、违法出售票据证件等。

以往的垃圾短信,主要是点到点短信、行业端口违规发送、勾结运营商内部人员、终端侧预置应用等,只要有决心,一般能找到来源,伪基站则情况不同,发完以后几乎不可能知道是谁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魏亮曾对媒体表示。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牛刚表示,非法占用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伪基站,在人流密集地发送垃圾短信,并与监管部门打游击战。另外,隐蔽性强的伪基站,查处难度很大,已成当前治理垃圾短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题和新的挑战。

和此前群发垃圾短信一样,“伪基站”蔓延的根源在于,很多地方都存在“短信群发”的巨大市场。

而魏亮认为,在当前打击伪基站应该多管齐下,首先需要适当的司法解释,提高发送者的违法成本。第二要打击源头,让伪基站设备难以买到。第三要用合理的方式打击垃圾短信和诈骗短信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