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片 渠相连 简阳小农水整得欢

26.03.2014  15:59

四川日报网(王继 聂凤 记者 段玉清) 3月18日,简阳市海螺乡复兴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下称小农水项目)现场如往日一样热闹:连片宽阔的田坝地里,三辆挖掘机挥舞着铁臂来回作业,平整土地。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吃过晌午饭,背着手在田边驻足观望施工的田坝地,成了75岁的杨功德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巴不得早点完工,修好堰塘早点关水,现在春耕生产最急的就是水了。

2013年,简阳市在草池镇、海螺乡和玉成乡的17个村启动实施小农水项目,项目计划新建渠道64.86千米,改建渠道148.30千米,整治山平塘79口,新建蓄水池20口,维修改造提灌站8座。“目前项目正加快进度,争取4月底前竣工使用。”简阳市水利工程管理站站长晏水平介绍,届时,17个村将形成“库塘池田相通、路堰渠系配套、集雨节灌互补”的区间水利体系,田将成片、渠将相连、路将相通,村民再也不靠天吃饭了。

你看嘛,这片田坝,全是小农水项目。”顺着杨功德手指方向,记者看到,附近不少田坝全都变成了规格统一的“大田”。“这些‘大田’原来都是分开归不同村民所有,不集中,管理也不方便。”复兴村村主任张兵介绍,小农水项目实施后,经过村民协商调换,把以往的“小田块”合成现在的“大田块”,不仅方便灌溉,还更适宜机械化耕种。

复兴村以外10多公里远,草池镇五爱村“小农水“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片忙碌。“现在把山平塘整好,雨季的时候可以收集雨水,灌溉时就不愁用水了。”现场工作人员说道。

建设现场旁边的草莓地里,村民林远扬正在挖草莓种子。70岁的林远扬家有七分自留地,“以前分散在三处,很不方便,小农水项目实施后,通过调换把田地归为一处,省时省力不少。

据简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简阳小农水专项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1万千克,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50万元,新增灌面0.3万亩,恢复灌面0.75万亩,改善灌面0.9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79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2.06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34万立方,新增节水能力120万立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89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