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实施“田成片渠相连”模式 着力推进“小农水”建设

01.04.2014  17:41

    阳春三月,大英县隆盛镇冉家坝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现场格外热闹,连片宽阔的田坝地里,3辆挖掘机挥舞着铁臂来回作业,平整土地。吃过午饭,不少村民聚集在田边驻足观望施工。73岁的漆长建话语间充满了企盼:“盼着早点完工,将堰塘关好水。
    2013年10月,大英县在隆盛镇16个村启动实施“小农水”项目,项目计划新建渠道63公里,整治渠道34公里,高标准改造山平塘62口,整治石河堰30处,新建蓄水池120口,维修改造提灌站34处。“目前项目正加快进度,争取4月底前竣工使用。”大英县水务局水利建设管理股股长杨向斌介绍,届时,16个村将形成“库塘池田相通、路堰渠系配套、集雨节灌互补”的区间水利体系,田将成片、渠将相连、路将相通,村民再也不靠天吃饭了。
    “咱面前这片田坝,全是‘小农水’项目。”顺着漆长建手指方向,笔者看到附近不少田坝全都变成了规格统一的“大田”。“这些‘大田’原来都是承包给不同村民所有,不集中,管理很不方便。”冉家坝村村主任漆明地介绍,“小农水”项目实施后,经过村民协商调换,把以往的“小田块”合成现在的“大田块”,不仅方便灌溉,而且更适宜机械化耕种。
    冉家坝村以外6多公里远的黄土岭村“小农水”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片忙碌。“现在把山坪塘整好,雨季的时候可以收集雨水,灌溉时就不愁用水了。”现场施工人员胡梨亭说。
    建设现场旁边的庄稼地里,村民漆长林正在栽玉米苗。62岁的漆长林家有0.8亩自留地,“以前分散在三处,很不方便,“小农水”项目实施后,通过调换把田地归为一处,省时省力不少。”
    据了解,大英县已新建渠道73公里,整治山坪塘44口、石河堰23处、泵站26处,新建蓄水池84口,在建的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同时,该县农田水利“五小”工程建设提速,继续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自建自管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大英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4万立方米,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68元,不仅可使渠道通畅,保障农田灌溉用水,而且对推动新村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具有长远影响。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