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证据厘清“搀扶门”真相

25.11.2013  23:10

评论:用证据厘清“搀扶门”真相

又是一起引人关注的“搀扶门”事件。

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四川达州一个70岁的老婆婆和三个9岁的小孩儿,还有他们背后的四个家庭,介入调查的当地警方虽是配角但也是“要角”,围观者则主要是各路媒体和议论纷纷的网民。

事情本来不大:起初,三个小朋友在玩耍,一老太摔倒,但接下来就有两种说法了,小朋友说是他们见老太摔倒便上前去扶,可老太却说是孩子们打闹将自己撞倒。随着警方介入,真相似乎水落石出了――当地警方以敲诈勒索给予老婆婆行政拘留、罚款的处罚。孰料,老太仍坚称自己摔倒是小孩子打闹所致,拿全家性命发毒誓,并申请复议。这戏剧性的消息又让这个西南小镇重返聚光灯下。

真相到底是什么?”每一个人都是一头雾水。

媒体的采访和网民的围观,表明了大家对真相的渴求,此事虽小,却关涉社会道德与诚信的大问题。而当公安机关开始介入,“一个老婆婆和三个小孩儿的故事”就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社会道德问题,上升为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理性的判断就应该超越感性的臆测,因为严肃的调查凭借的是证据,而不是推断。

纵观过往的“搀扶门”事件,当警方和司法机关没有给出明确的事实真相之前,公众的议论有可能造成新的伤害。2006年的“彭宇案”在时隔五年之后大白于天下,与网民和舆论的一边倒截然相反的是,“好心救人反被诬告”的彭宇真的撞了徐老太,而“唾沫星子淹死人”,南京徐老太在骂名中已经过世。

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在这起“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事件中,四川达州当地公安机关着重强调了证据对调查的影响。“伤者系自己摔倒,并非由三个小孩推倒(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伤者的伤情确系事发日形成,与网上流传的伤者在几日前洗澡摔倒致使骨折不符(有医院病历证实)。

如今,当事人提出复议,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佐证,而不能因为说了一句“如果说了假话,我全家死绝”,就博取舆论的同情,进而影响司法调查。因为在法律面前,“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

对于媒体和网民,除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护真善美,更多的应该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司法调查的舆论环境,让知情人愿意提供更多隐藏在事件背后的证据,让事实说话,不冤枉任何好人。(记者 张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