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睡眠调整好生活的呼吸

21.03.2017  10:44

李洪兴

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幸福生活既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3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对近6万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76%的人表示入睡困难。“你睡得还好吗”,这样一句日常问候,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漫漫长夜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人的一生约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

相较于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非线性的“与时作息”。不能睡的人,正在熬夜赶着明天要交的工作任务;不想睡的人,还沉溺于打电子游戏或刷朋友圈的兴奋之中;睡不着的人,也许在盘算着房价涨得太快又将失去购房机会。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生活习惯不健康……如果说现代生活方式把作息时间冲击得支离破碎,那又如何指望睡眠像驯化的动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说明,失眠有生理性、身体性的原因,往深层看,更是生活习惯、社会焦虑和生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睡眠打开了一扇观察现代人生存现状的窗户。在调查人群中,创业人群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竞争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更会加剧焦虑;有91%的受访者表示,“睡了却依然疲惫”。现代人在享受现代化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感觉身体被掏空”成为网络流行语,“亚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担忧,而“累”则曾经当选为年度汉字……这些问题与睡眠问题一道,折射出现代人生活的另一面: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和心灵还需要得到安抚和安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这段话戳中了无数人心里的柔软地带,也在倡导着一种健康的睡眠文化和生活方式。拯救我们的睡眠,同样需要有这种“外在的从容不迫”。在时代高歌猛进的步伐中,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调整呼吸的节奏,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毕竟,幸福生活既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名画《夜与眠》中,希腊夜神尼克斯盘旋在灰蒙蒙的天空,手挽着儿子睡眠之神许普诺斯,那是人类进入睡眠的时刻。今天,我们在奋力追求美好生活,更不能单方面追求物质而丢掉了睡眠、错过了健康。有人说,文明,就是停下来、等一等。与睡神邂逅,我们何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跟随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