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联网+云计算养猪
餐桌上人人都爱的金华火腿,最佳原料来自金华的两头乌猪。作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之一, 养猪 产业在金华风光无限,不过最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大量猪粪和污水的直接排放,让当地环境很受伤,河道臭气弥漫,蚊蝇肆虐的场景随处可见。为此,借着“富民强县”的东风,金华金东区走上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成为全省生态 养猪 的标杆。
以环境承载力为杠杆,金东区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两个加减法已呈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曙光。而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金东区大堰河农牧场的农场主金新振,还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思维,使用了一套叫做育肥猪智能工作站的智能养猪系统,尝试改变传统农业。改变给这位养猪快30年的农场主带来了什么?金新振算了本账,饲养员从15个变成了4个,每头猪的利润比之前多了上百元。“克强总理不是提出互联网+吗?我的智能养猪,就是往这条路子走的。”他说。
曾经同行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每周有人参观学习
金新振的农牧场,位于金华东北面20公里的金东区傅村镇。而杭金衢高速金东段北侧,就是马云占地1500亩的“菜鸟物流”第一巢。不仅如此,傅村镇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明初开国文臣宋濂、现代诗坛泰斗艾青,都是傅村镇人。其中,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出自1953年回乡省亲时的感怀之作《双尖山》。而这座可以算作傅村镇“母亲山”的双尖山,正是浙江的陆地中心点。
“我在你右手边,你看到我了吗?”约好碰头地点,不一会,金新振的黑色奔驰车就开到镇中心。“快上车吧。你看,那里就是双尖山,我的农牧场在山脚下。”头发蓬松,穿着打扮不修边幅,这位奔驰车的车主,就是金新振,大堰河农牧场的主人。“这辆车买了两年多了,之前养猪赚了点钱。不过我们这里养猪农户,不少都开上奔驰车啦,嘿嘿。我养猪快30年了,大家都叫我老金。”老金说。
老金是傅村镇人,他的母亲是养猪的散户,养了一辈子猪。从小到大,老金少不了和“二师兄”打交道。用现在的话说,高中还没毕业,老金就给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养猪。“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我妈就在厨房边养一两头猪,一头能赚一两千块,这就是家里最大的收入了。”老金觉得,养猪什么都好,也对猪产生了感情,于是就决定接过母亲的事业。
因为资金有限,老金的农牧场在傅村镇内迁了又迁,几年前才落户到现在的这块地方。养了快30年的猪,无论是猪的生活习性,还是养猪的诀窍门道,老金了如指掌。“最早的时候,国内都是散户为主,放牧型的养猪。大概80年代末,中国从西方引进集约化养猪,类似工厂化猪场。”老金回忆起往事,“其实猪是群居动物,把它们关起来,是剥夺了权利。就像关禁闭一样,没运动没朋友,吃喝拉撒就在这块地方,心情烦躁,怎么可能产生好肉?”猪的心情和肉质真的有关系?“怎么没关系?这里面的关系大了。心情好,长得好,它的抵抗力增强,自然就没病了。”老金口中的这种养殖方式,就叫做集约型养猪,是国内目前较为主流的养猪模式。怎么养?从小猪仔,到能出栏这近一年时间里,大约十多头猪,一生都挤在面积为10㎡的猪圈内,吃喝拉撒都在一起。“猪不是这么养的。”老金说。
说话间,老金点开手机中的“飞猪”APP,养殖概况、群体生长、饲料消耗、舍内环境等四大类,料肉比、采食次数、出栏预测全程消耗、平均体重等专业数据一应俱全,四个猪舍各个角落的监控视频也清晰显示在手机上。例如猪的体重、健康程度、身份等信息,都通过猪耳朵上的电子标签,在不经意间完成。
“三年以前,我要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没人相信,同行感觉不可思议,说养猪不是这么养的,花那么多钱干嘛。”老金是一个擅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从国外得到相关信息,并了解养殖模式后,他提出了用物联网养猪的概念。如今,在金华养殖圈内小有名气后,每周来老金农场参观的农户也不少。
“二师兄”能快乐生活 老金动动手指发家致富
猪是如何“配合”育肥猪智能工作站的工作的?老金把浙江在线记者领到4号猪舍,指着猪舍里蓝色的装置说,“这是核心技术,叫做智能分栏,是给猪做体检的。地下的地磅,能称猪的体重,多少重的猪吃多少饲料,它会有判断,传感器会测量猪的体温,发烧的会归为一类,单独开小灶。”话音未落,一头猪走进智能分栏装置中,门随即关上。几秒钟后,左侧一道门打开,它顺势走进了“食堂”,来到料塔下进食。这样的门,一共有三道,分别通向三个“食堂”。农牧场主可以根据猪的不同体态特征,设定不同的“开门密码”,而门后则放置三个“营养套餐”,供猪享用。据老金介绍,这套子系统叫做猪体重调节系统,能检测猪的身体状态,并拥有自动投食、计算料肉比(每公斤饲料涨多少肉)等功能。
另一套子系统是猪舍环境调节系统,它同样颠覆了传统的养猪模式。猪舍中央,一串香烟大小的监控探头,监测着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比如氨气浓度高,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系统控制,加大通风量,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这要是放在几十年前,简直难以置信。”像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的检测,是为了掌握气体浓度,这几类气体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猪就受不了,甚至会中毒倒地。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子系统的信息,都会传给控制系统的电脑,经过分析后,再将数据传到老金的手机上。于是,也就出现了文章最开始的那个场景。
按老金的话说,这座500㎡的猪舍,可以定义成了一个开放的小区,而这个小区被分割成不同的开间,分别可以理解成“起居室”、“食堂”、“卫生间”、“娱乐嬉戏区”、“隔离区”等不同功能区。400多头猪,可以在500㎡的猪舍自由“撒欢”,而不是像集约型养殖一样,从出生到被屠宰场拉走,都和十个“小伙伴”呆在10㎡的小栏里。
有了这套系统,老金养猪的人力成本节约不少。老金说,按传统办法,一个饲养员能养500头到1000头猪。老金的饲养员,一人能养4000头猪,多的话一万头都能养。此前同样规模的农牧场,老金要雇佣15个饲养员,现在只要4个。
此外,老金的猪舍,和臭气熏天的传统猪舍形象,完全搭不上边。绕到猪舍的另一端,一排塑料管从猪舍穿墙而过,穿入地下。清扫猪舍是最耗费人力的,老金的农牧场采用离地高床饲养和水泡粪工艺,不需人工打扫,全漏粪设施就像在每个猪舍下安装了个抽水马桶,达到一定量就自动排到专门的设备中,制造沼气、沼液等方便循环利用,猪舍里不会有粪便残留。
“我妈妈70多岁了,她不懂,认为养猪不该这么养,少养一点,把猪养好了就行,我告诉她,以前的养法已经跟不上形势了。”老金说。
给猪带上“智能手环” 远程控制能把猪当宠物养
2012年5月研发系统,2013年10月开始试验,2014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半年多时间,老金已经尝到了物联网、云计算给他带来的甜头。可以预见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农牧场使用这套智能系统后,养猪背后大数据的作用将更为让人惊叹。
“如果浙江省内有100个点实用智能系统,就可以知道猪什么时候出栏,对于猪肉价格涨跌,可能就是一个风向标。”老金的说法并非天方夜谭,如果省内各养殖场的存栏猪总量多了,为了控制供求关系,养殖户可以让猪早点出栏,反之则多在自己手里养一会,等供求关系趋于稳定再让猪出栏。掌握这些信息,就能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当然,这些想法要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事情说到这里,你一定对老金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的养猪法竖起大拇指,但这还不是老金养猪事业创新的终点。从曾经的“多养猪”,到如今的“养好猪”,老金的想法,是要让老百姓“吃好肉”。
“活体实验什么时候再做啊?”老金口中的活体实验,是他们的新产品,目标是给猪体内打入芯片,记录它的全部生长过程。为此,老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就像年轻人带智能手环,检测各种数据一样,我们也给猪带上“手环”,动态监测猪的体温、体重等信息,并记录下来。根据老金的设想,品牌肉是他打开销售渠道的利器。简而言之,就是让消费者有追溯猪肉的环节。“老百姓买了我的猪肉,扫描一下二维码,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这头猪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你甚至还能看它的视频,这样消费者就会很放心,知道这块肉是放心肉。”老金说。
除了品牌肉,老金还有“认领”和“认养”两个好点子。“如果你认领一头猪,每天猪吃什么,你来决定,什么时候洗澡,你来选择,身体状况怎么样,你实时掌握数据。还能24小时实时看监控视频,观察你养的猪。如果这么做,你觉得怎么样?”老金的想法,就是把猪当宠物养。如果认养可行,老金认为认购这条路同样走得通。“单位发年货,或者几个亲朋好友,几个人合起来订一头猪,我们拉到屠宰厂宰杀,根据猪身上不同部分切好打包,完成物流配送环节。”根据老金的计划,他的这三种产品,将在今年年中推出,“目前技术都成熟了,还在调试阶段,我们要争取赶上今年的双十一。”
如今的创业圈,小米董事长雷军的那句“站在风口上,连猪都会飞”成为名言。有意思的是,老金手机上那款APP的Logo,就是一只飞猪的剪影。“如果几年前,你告诉我养猪还能这样,我肯定不敢想。现在,世界正在改变我,我也要改变我们金华的传统农业,让金华猪‘飞’起来。”老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