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挽救生命和以生命成就爱

28.04.2014  18:41
用爱挽救生命和以生命成就爱 ——简评长篇纪实文学《生命·芦山》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日,一部全面记录“4·20”芦山强烈地震医疗卫生救援的长篇纪实文学《生命·芦山》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以洋洋40余万字,真实地再现了那段揪人心魂的难忘记忆。翻开书页,广大医疗卫生人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他们舍生忘死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及作为普通人血肉丰满的情感内核随处可见,让读者跟随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出现而激越、紧张、叹喟、感动……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那些煎熬的等待中,内心深处百感交集。
  在这部全景式反映医疗卫生人员抗震救灾的《生命·芦山》里,作者笔意浓重、立意高远,最为突出的是把事件当中的人作为第一性呈现出来。无论是灾区的群众、还是在救灾过程中的医务人员,他们都以地震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身份,在一场场救死扶伤的紧迫医疗救治中,重新了解彼此,将没有硝烟的战争进行全新而深刻的诠释。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白衣天使们如何在震中坚守、在绝境中行进、在孤岛中血战、从余震中突围,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感人场景如同光影叠织。那些牵动人心的漫长日夜,他们在废墟下的生死大营救、救治中的生命接力赛、防疫中的生存保卫战,更把已渐渐远去的过往拉近,几乎让人触手可及。
  他们是白衣天使,同时也是白衣战士。在灾区,他们时刻践行着尊重生命的庄严誓言,履行着拯救生命的神圣职责。书中既展现了白发苍苍的专家教授和稚气未脱的年轻护士,也树立体形瘦弱的女性医护人员和身有重病却毅然坚守的典型医者形象,他们虽然都存在着自身的一定局限性,但是却一刻也不曾怠慢,一刻也不曾离弃,在幕天席地中用意志支撑筋骨,始终如一地呵护着生命。作品还描述了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在痛失亲人后,在家园尽毁的失落中,在险象环生的医院里,在余震频频的废墟上,用意志与毅力、爱心与良知谱写出的一曲曲撼天动地的生命壮歌。
  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芦山地震中四川卫生人抗灾救灾的纪实报告,同时也是记录最为翔实的一部作品,《生命·芦山》以其真实性、文献性和审美性的自然融合,决定了它独具一格的高品位。
  我们尤能看到生命得到最大的尊重,其中大爱的施予、坚守,与人性的纯善和至真是分不开的。这不单单只是体现在卫生人对灾区伤患的那份执著与无私上,同时也体现在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上。
  据悉,在芦山地震发生后不久,由四川省卫生厅全面组织、协调,四川省作协和省青少年作协联合深入灾区一线采访,搜集、整理资料,并精心竭力地用上百个昼夜完成了这部情感饱满、内容真挚的报告文学。作者在深入现场,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将内心对卫生人的敬意和感怀之情相互凝聚,笔墨着重于那些在日常中最为平凡的人。以紧迫且直逼灵魂的细节,把拯救生命的场面像影片一样巨细、纷呈地淋漓展现,其汹涌之势,更如同净化心灵的洪水倾泻而下。
  全书的主旨是紧紧围绕着“生命”而展开的。和普遍意义上的生命稍有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个体的生命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时,它是以一个群体意义的生命而呈现出来的,那一刻,生命和芦山融为一体了,拯救生命,就是拯救芦山。换言之,广大的医疗卫生人在对芦山(包括所有受灾地区)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援时,他们把个体的生命凌驾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从而使整个受伤的群体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他们以一种精诚的大爱,成为挽救生命的核心元素,同时,他们用无畏的举动使一个个生命得到救治、延续,从而又成就了这种大爱。
  从以上的诸种方面可以看出,这本厚重的《生命·芦山》的出版不仅是对芦山地震一周年的最好敬献,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作用。它是献给故去的灵魂、勇敢活下来的人,更是献给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和茫茫尘世纷繁中的你和我。作者通过这样一部饱含血泪真情的报告文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读者从这本书中,能够更深切、更直接地重新认识那群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最可爱的人,让我们从曾经的种种误会中走出,见证他们的崇高。让白衣天使的纯洁、善良、大爱之心,更具象地印刻在所有人的心中。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让我们时刻深情铭记,并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