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金字招牌 助力脱贫攻坚
——我省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工程
□刘嘉
9月1日,2018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将在河北唐山举行,省工商局组织的川货全国行·唐山站活动也将在同日开启。此次,我省共有66户地理标志商标(简称“地标”)企业奔赴唐山参加此次盛会,其中,37户来自贫困地区。
加大品牌宣传,提升我省“地标”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培养壮大四川地理标志品牌的“粉丝圈”,是我省推进商标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全省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更是立足本职,把地理标志商标作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地标”品牌建设,紧紧抓住“地标”助力精准扶贫这个重要抓手,形成壮大了一批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市场品牌知名度高的“地标”群体,“地标”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助力精准扶贫的“金字招牌”。今年初,省工商局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工程”,培育发展“地标”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精准扶贫,服务区域经济大发展,并瞄准目标:到2020年,力争88个贫困县新增“地标”90件,新增“地标”覆盖88个贫困县,创建“地标”驰名商标5件,进一步夯实全省“地标”品牌发展基础,增大“地标”注册总量,逐步形成挖掘、培育、注册、发展、壮大等“地标”品牌长效创建机制。
聚焦品牌战略 激发脱贫攻坚新动力
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明确加强宣传推介、建立扶贫产品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认定扶贫产品、认证扶贫产品质量等11项工作,并出台7项保障措施。
这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在全国也是一项创举。
结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省工商局立足工商和市场监管职能,下足脱贫攻坚绣花功夫。一方面,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把地理标志商标作为打开贫困地区致富大门的金钥匙,绘制“88个贫困县‘地标’图”,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推动贫困县开展“地标”培育注册。另一方面,走村入社开展地理标志使用行政指导,推动“地标”形成品牌优势,进而转化为脱贫的真金白银。他们还制定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地标”协同工作机制、“地标”梯次培育机制、“地标”工作竞争机制,强力开展“地标”规范使用提升行动、“地标”品牌创建、形象提升和保护行动。
对标目标,全省各市州、各级各部门聚焦聚力品牌攻坚战,强化扶持力度,汇聚脱贫攻坚新动力。
广元市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调查挖掘,制定规划,建立《地理标志商标梯次培育库》,分层次培育、指导和帮助,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地标’培育链”,并将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工程作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乐山将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出台扶持措施,在产业规划、技术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宣传推广、人才培育、融资贷款等方面,为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凉山州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经信、工商、农业、质监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品牌创建工作列入对下级政府的年度绩效考评,实施量化考核,对注册“地标”的企业以及培育注册工作有功的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对工作组织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广安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申报“地标”注册的宣传与推介予以支持,对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每件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补助;泸州市政府还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对新注册成功的“地标”奖励由5万元提高到30万元,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转型及品牌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用好用活“地标” 开启区域发展新模式
我省是茶叶大省,一直以绿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乐山市工商局通过对特色农产品、文旅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一摸底调查,对乐山市犍为县素有“金犍茉莉、香飘神州”美誉之称,拥有300多年种植、近百年茶窨制历史的茉莉花产业,提出发展特色区域品牌的建议,犍为县政府随后注册了犍为茉莉茶地理标志商标,实现了四川茶叶“三茶鼎立”——绿茶、红茶、花茶的共同发展。
用好用活“地标”,必须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
通过多次对当地“地标”的走访,泸州市工商局向地方政府建议,通过推广“公司+商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农户”以及“家庭农场+商标”的产业经营模式做强集群产业。为此,合江县成立了农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运营合江荔枝的产业发展,解决了管理机制不顺畅的问题,实现产业发展集群化、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集成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古蔺县投资3300万元建设“古蔺面”工业园区,总产量可达22000吨,年产值1.1亿元,利润达2200万元以上,预计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00余人,形成产业品牌和产业集聚效应。
广安推行“公司(协会)+地标+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地标”为纽带,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为千家万户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他们还指导“地标”持有人聘请专业人士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监管”的“五统一”产品管理办法对“地标”的使用管理、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包装进行全方位规范,不断提升“地标”整体形象,确保“地标”产品在惠及更广区域、更多农民的同时,保障其特有的资源和品质优势。
释放“地标”效应,必须处理好使用与保护的关系。
凉山推行统一使用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合同范本、统一要素标识,促进“地标”规范化使用,并加强“地标”及其产品包装物的印制监管,加强“地标”产品的品质管理,督促“地标”所有人加强对会员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产品品质不退化。
“剑门关土鸡”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在省内一些批发零售市场遭到不同程度侵害后,广元市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打假维权行动,有效保护了“剑门关土鸡”“地标”品牌声誉。该市、区工商部门查处取缔一批以新疆核桃、云南核桃冒充“朝天核桃”欺骗消费者的违法经营行为,迅速启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工作,“朝天核桃”最终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其地域专属和产品品质、商标品牌得到法律保护。
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使那些“身在深山无人识”的产品实现了自身价值,有力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并在同行业中创出消费者认同、市场认同、行业认同的品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飞跃,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靓丽名片。
释放财富效应 打造兴业富农新引擎
昭觉县是大凉山腹地贫困县,农产品由于没有品牌支撑,市场竞争力不强。去年以来,昭觉县加大“大凉山”品牌建设步伐,相继申报注册“昭觉乌金猪”“昭觉玫瑰鸡”“昭觉玫瑰”“昭觉苦荞麦”“昭觉县半细毛羊”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已被国家相关部门受理。
吸纳就业、助农增收,各地充分释放“地标”品牌的财富效应,带动广大农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高速路。
广安把发展地理标志商标作为助力2个国贫区县、4个省贫县市“三农”发展、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如今,“邻水脐橙”种植面积12.5万亩,产值5.8亿元,全县约3.5万农户种植,户均增收1.2万元;“岳池米粉”“地标”授权许可使用企业四川银丰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全县约500户种植户发展产业,户均增收8000余元;公司解决就业30余人,解决季节性用工60人以上,贫困户常年在公司务工人员达36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
“纳溪特早茶”综合产值达30亿元,比“地标”注册前翻了一番。茶农鲜叶收入11.8亿元,增长1.26倍,新增茶农3万余人,茶农年人均收入1.56万元,增长30%。茶叶种植大户、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茶产业已成为纳溪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广元,青川县“七佛贡茶”注册“地标”后,2017年实现综合产值10.98亿元,茶农人均增收2850元,为2.7万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朝天区核桃种植面积达43.66万亩,覆盖全区25个乡镇,覆盖率达100%,辐射带动约3万农户发展核桃产业;昭化茯苓2017年2月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推行代种、代管、代收、保底分红的“三代一分”模式,带动全区建卡贫困户280户682人种植茯苓脱贫奔康。
乐山市13件地理标志商标中,有8件分布在马边、沐川、金口河、峨边等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使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马边绿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茶叶销售价格从160元/公斤上涨到350元/公斤,茶叶种植面积由8万亩扩大到22.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茶叶种植区域由8个乡镇100个行政村1401户扩大16个乡镇163个行政村5926户,带动了当地彝汉5926户农户发展茶叶种植,茶农年人均增收3645元。
以地理标志商标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的助推器,发展潜力和市场效应正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