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个全面”引领四川各项工作

09.03.2015  12:11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房方 丛峰 叶建平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用“四个全面”引领全省工作,呈现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部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就此,在全国两会之际,《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推动“四个全面”在四川具体化

  【新闻背景】2013年12月31日,四川省委出台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2014年10月,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在四川具体化。

  《瞭望》: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相继对“四个全面”作出战略部署,四川是如何贯彻的?

  王东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作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方略。全面小康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深刻内涵,找准结合点、把住着力点,并以此引领和推动各项工作。“四个全面”在时间轴上是渐次展开的。四川省委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作出做好四川工作的“六个基本判断”,确立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省工作主题,提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明确推进“两个跨越”奋斗目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决定。这些部署,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总的格局,是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的具体化。“源头既清,波澜自阔”。今后做好四川工作,我们都必须自觉把握这个大局、紧紧围绕这个大局、始终服务这个大局,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共同为之不懈奋斗。

  宏伟目标凝聚力量

  【新闻背景】2012年,四川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8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24位;全省有农村贫困人口750万,约占全国1/10。2014年,四川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农村贫困人口在上年减少125万人的基础上,又减少了129.6万人。

  《瞭望》:您到四川以后一直强调,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有什么考量?

  王东明:十八大之后,省委明确提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鲜明确立为全省工作主题,这是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客观地讲,四川地处西部,发展总体滞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都明显低于全国,而且还有特殊困难群体。我刚到四川工作时就强调,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近年来干部队伍又暴露出一些严重腐败问题,如何稳定人心、凝心聚力、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是一个现实的考验。我们坚持全省工作主题不动摇,把各方面的注意力集中到专注发展上,“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

  当然,在“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下,四川抓发展不是简单地追求快速度,不能走传统的老路,而是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这两年,在千方百计稳增长的同时,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率先突破,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不失时机地扩大全面开放合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淘汰落后产能。

  近年来,四川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而且经济结构出现了可喜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9%,优势产业比重上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经济较快增长,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基础。

  《瞭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大做好蛋糕,还有分好蛋糕。

  王东明:小康的核心要义在富民,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重视平均数更要重视大多数。否则,即使数字上去了,群众生活没改善、没得到实惠,就不会认这个账,反而失信于民。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通过发展整体上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每年还针对性地办一批民生实事并形成了制度,着力构建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占全省面积76.8%的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又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在中央的巨大关怀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集中力量打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特别是围绕增强实效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机制,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台账,并落实驻村工作组和干部联系,贫困村不脱贫、扶贫对象不达标,驻村工作组不撤出;实行“先难后易”,选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办的事,促进了贫困地区面貌加快改善。

  尽管四川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难度不小,但我们有信心,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用好新机遇,一心为民、干在实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新闻背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四川扎实开局起步,多点突破,亮点纷呈。到2014年底,四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4%、96%;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占总面积的25.2%。

  《瞭望》:改革无疑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川是怎样推进、取得了什么成效呢?

  王东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在各种矛盾凸显、交织,还有过去积累的问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经过30多年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四个全面”中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更为紧迫,也更加艰巨复杂。

  这一轮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改革到了今天,单兵突进肯定不行,必须“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统筹协调推进,科学确定时序和重点,使各项改革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四川坚持谋定而后动,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研究制定了《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按照近期推进、先行试点和深入研究3个层次确定了改革的总体布局。去年推出了28项重点改革方案,每项改革措施都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时间进度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

  当然,统筹推进并不是平均用力,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四川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每项改革也注意选准突破口,从重点问题突破。比如,深化农村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主攻方向,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行政体制改革,扭住行政审批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四川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后,我们鲜明提出“新区的事在新区办”,凡是能下放的审批事项一律下放。

  从改革实践来看,只要路子对头了,真正地去改,就能见到实效,有的改革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四川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64.5%,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打牢社会治理根基

  【新闻背景】四川省市县级党委普遍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在党委办公厅(室)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层面建立“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参与的“4+5”工作机制;把依法治省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瞭望》:四川依法治省推进情况如何?

  王东明: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这面旗帜鲜明地树起来了,作为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就要坚定地去实践它、实现它。现在各项部署已经明确,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实施路径,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四川把依法治省作为全局性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在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着眼一些根本性问题,注重把最基础的工作做扎实。

  法治的根基在全民守法。四川依法治省是从“法律七进”为载体的法治宣传教育起步的,分层分类编写了普法教材,组建宣讲团开展“以案说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通过这些,让法治的精神浸润人心,增进全社会的法治信仰,使尊法守法成为自觉行动。

  在13亿人的大国搞法治,如果不能树立法律权威,一切都无从谈起。现在已较好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主要矛盾是增强法律实施的实效性,尤其需要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

  从实践来看,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从点点滴滴规范行为做起,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这两年,我们在全省集中开展了积案清理处理、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治理、网络环境治理、信访秩序治理等,着力解决“无理取闹”、以“”争利、“法不责众”等具体问题,以法律不可动摇的普遍效力来强化法治的权威。

  重构良好政治生态

  【新闻背景】十八大以来,四川立案查处腐败案件24621件、处分27905人;新提拔市厅级干部256名,其中有县委书记工作经历的82名,在藏区、灾区等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39名;390多万干部走出机关,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360余万对,解决民生难题64万多件。

  《瞭望》:近年来四川班子队伍建设面临特殊困难,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对四川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王东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高谋远、励精图治,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塑政治生态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把党这个领导核心建强了,推动改革和法治双轮向着正确方向驱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大家知道,四川干部队伍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根子还在从政环境上,特别是面临有一些特殊因素。省委深刻认识到: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长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长蔓延,封建腐朽思想文化对四川干部队伍的侵蚀不可低估;一定时期腐败案件多发频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的严重性不可低估。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川最急迫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反思问题,深刻汲取教训,打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彻底肃清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的恶劣影响,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瞭望》:具体来讲,采取哪些措施?

  王东明: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聚精会神抓党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专门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决定》,并作出“八个务必从严”的规定。最近,省委正在研究制定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目前,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良好的从政环境正在形成。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持续用力抓好正风肃纪。第一批活动抓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解决吃拿卡要问题等“七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单位集中开展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9+X”专项整治。十八大以来,全省共立案查办涉及“四风”问题案件4542件、处分4099人。

  以最坚决的态度从严治吏,着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鲜明“六个重视选用”导向,坚持“六个坚决不能用”原则,落实“六个坚决调整”要求,着力选优干部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把从严要求贯穿于干部监督管理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对重要岗位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认真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坚决拥护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积极配合中央做好有关案件查处工作,狠抓中央第九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十八大以来,查办市厅级干部60人、县处级干部748人。着力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深刻汲取腐败案件教训,梳理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10个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制定出台“五个规定、五个意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省委常委带头集体参观省法纪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录、警示片,广泛接受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瞭望》: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王东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四川班子队伍中的深层次问题还需假以时日,净化政治生态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我们将在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的基础上,全面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以上率下深化作风建设,标本兼治加强反腐倡廉,打赢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这场攻坚战。

  几天前,我们刚刚召开了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就是要从思想上“找病因”、“拔病根”,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把理想信念、规矩意识、党性原则、为民宗旨、廉洁观念、担当精神等牢固树立起来,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原载《瞭望》新闻周刊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