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用“三条红线”治水 专家:关键看咋落实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四川将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以及“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系统、政府考核评价“三大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用水安全。
此意见一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专家在为该《意见》“点赞”的同时表示,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具体落实。
水资源矛盾突出 出台《意见》明确目标
随着工农业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量日趋吃紧,人口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使人均水资源量呈下降趋势。
“城市发展是离不开水资源的,譬如成都就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城市,水资源的问题是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水量不足会导致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徐煊接受采访时说。
徐煊还表示,生产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问题正困扰着成都城市发展,省政府出台保护水资源的《意见》将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助推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事水系和地质研究工作的“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则认为,水资源矛盾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凸显,水质性缺水严峻和结构性缺水突出,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水量不足、污染加剧、水资源矛盾和地质灾害以及水利设施承载不力等多方面。
“成都依靠都江堰供水勉强能维持成都城区的用水需求,而岷江的供水能力已达极限。成都附近岷江段水质,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杨勇说。
本次出台《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末四川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73.1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4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以上。到2020年,水资源管理各项指标达到全国较高水平。到2030年,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源地和水库水质全面达标,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意见》是良好的开始 如何落实才是关键
国务院2012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部分专家认为,四川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很好,但还需落实执行策略以及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实现保护。
“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反映出政府已经意识到水资源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说,水资源的保护不是一个简单的保持数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调整结构性矛盾,牵扯到工业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用水关系的协调。他还提出,解决因用水地和水源地利益之争将面临重重困境,亟待出台生态补偿机制。
“水资源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是离不开的,四川省政府提出水资源保护就是命脉保护,不仅保护了人类的健康,而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是关键。”四川省政协常委袁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意见》只是提出了总体性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意见的目标重点在于强化操作过程。
徐煊同时认为,水资源的问题是流域问题,保护它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权衡利益相关者的水权分配,需要长期的实践来完善,还需要协调各级政府、用水企业、农业用水以及沿河而居的群众的利益,但这个文件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同时,还有专家提出通过法律对生态补偿的原则、基本制度、补偿主体和对象、补偿标准和资金来源等做出总体性规定,促进受益区与受影响区的公平发展,并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能单纯地为保护而保护,要在发展中保护,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实现保护。
文章来源:人民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