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电站大坝阻隔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电站发电前增殖放流站先运行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寇敏芳)“鱼苗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期,不能出一点差错”,7月1日,金沙江中游的观音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负责人李赞对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两个月后,要确保这批鱼苗长到6厘米左右的长度并放流入金沙江。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中游,水利资源丰富。一批水电站的修建,给江河水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2012年5月观音岩水电站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工建设,增殖放流站也同时开工,并于2012年底完工。建增殖放流站的目的在于减轻水电站大坝截流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2012年底,李赞和同事来到攀枝花,根据环保部相关批复要求对金沙江四种野生鱼进行驯养及人工繁殖、培育工作,其中包括圆口铜鱼、四川白甲鱼、岩原鲤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在增殖放流站,四个厂房分别摆放着直径1-3米的圆形大“鱼缸”,人工繁殖的鱼儿按照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周期,在各个缸里生长。到今年9月,它们中的部分将被放流到金沙江中。
作为兴建水电站后的渔业资源补救、补偿性措施,观音岩水电站每年进行一次鱼类增殖放流。2013年首次放流10万余尾鱼,2014年达到了22万余尾,今年计划放流总量将达33万尾,“这主要得益于人工繁殖、培育的初步成功”。首批人工繁殖、培育成功的鱼类中,繁殖量最大的是四川白甲鱼,2015年度繁殖培育的鱼苗已达50万余尾,而多年未突破关键技术的圆口铜鱼,也在今年4月取得了进展,目前人工繁殖成功率达90%以上。
按规划,待近期(3-5年)四种鱼类人工繁殖、培育工作全部成功后,增殖放流站项目组将启动金沙江中远期四种野生鱼类人工繁殖、培育工作,力争2020年内取得科研繁育突破。
除了人工增殖放流,该增殖站还承担了“网捕过坝”的任务,即通过人工干预的办法,让坝上、坝下的鱼类接触。“主要是减少‘近亲结婚’,有助于鱼类种群的健康繁衍,达到减轻电站大坝阻隔对鱼类资源、种质和遗传交流等不利影响的目的。”攀枝花市渔政站站长王永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