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文旅相结合 打造川西北康养胜地

14.05.2015  11:46

马尔康

  2015年,马尔康县将打好生态牌,以“养”为主,按照《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全省“1355”旅游经济战略布局。

  结合全州“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旅游品牌的打造理念,把已有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连点串线成册,编制“康养”之城旅游发展规划。把马尔康建成服务州内、辐射川甘青地区的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州养生、养老、康体、休闲、度假的示范地。

  马尔康县按照“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和“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要求,立足高原明珠城市的载体,锁定以建设避暑、休闲、阳光、度假目的地为内容的“康养”旅游发展目标。

  初夏时节,顺梭磨河而下,所到之处记者看到,马尔康的县城更加宽阔整洁,卓克基镇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土司官寨,松岗镇直波村的藏碉充分展示了该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一个摆脱“木头财政”依赖,誓要立足绿色发展,川西北高原小城之城马尔康的“康城”梦正逐步绘就。

  生态环保构筑美丽“康城”屏障

  前不久,省环保厅按新标准对全省21个市(州)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统一按6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了排名,马尔康领跑四川,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成绩的取得,是近年来马尔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持续努力。

  走进马尔康县松岗镇,以前浓烟滚滚的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已悄声匿迹,村民敏兰告诉记者:“硅场灰尘大、烟也大,以前只要硅厂生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正是意识到污染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从2014年开始,马尔康县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如今,随着阳光硅业公司的关停,公司周边已是清新的空气,上空则是蓝蓝的天空白云。

  “以前提炼工业硅矿,厂房附近的树木、房屋都因扬尘过大,披上厚厚的一层白色粉尘”。汇源硅业有限公司陈登旭介绍到,按照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要求,2014年,公司投入近2000万元对设施设备技改提升,不仅抑制了污染源头,且生产加工每吨节约电耗1600千瓦时,产值效益显著增加。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日常工作抓实、把“细胞”工作抓牢,才能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县林业环保局张玉萍介绍到。2014年,马尔康县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源控制力度、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监察力度、加强环保宣传力度以及环保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认真组织实施企业污染治理、污染物减排、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环保建设得到质的飞跃。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马尔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EI值)69.7,全州排第二位;组织管理评价(EM值)97.6,全州排第一位。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作为长江中上游天然生态屏障,马尔康县更加注重“造血生血”功能,2014年以来,先后完成昌列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人工造林1314.4亩、封山育林2798.8亩的补植补造、嶂恰岭生态保护治理植被恢复项目人工造林4666.3亩、封山育林880.0亩补植补造以及退耕还林地苗木补植日本落叶松12万余株……

  通过深入实施天然林防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等工作,不断强化森林防灾减灾工作、林业用地管理工作、天然林管护,马尔康县生态环境建设逐年提升,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数据等考核指数全州排名均名列前茅。

  文旅互动 夯实幸福“康城”基础

  清明小长假后第二天,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管理局给出这样一份数据:清明期间,卓克基土司官寨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253人次,实现门票收入约7000元,红军纪念馆接待游客841人次。

  数据略显“惨淡”,但从分析不难看出,以中短线出游、免费体验生活的自驾游客呈明显上升趋势。“相比4月份,游客更喜欢在7月至10月到马尔康旅游,除了避暑,更多的是欣赏高原美景、体验嘉绒文化。县旅游开发中心杨小虎介绍到,2014年,马尔康县正是抓住自驾游客观光时间短、喜欢体验式旅游等特点,强化宣传营销工作,仅1—10月,就接待海内外游客82.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亿元。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旅游的质量和品牌。自2010年“三百”示范工程实施以来,马尔康县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与自然风情、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在不破坏、不革除传统文化建筑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产业、规划发展路径等方式,逐年打造出卓克基镇、松岗镇、大藏寺景区等景点成为马尔康地区旅游与文化习俗互通互融的典型标杆。

  泽朗斯满是卓克基镇西索民居旅游接待户,她的家与土司官寨“隔河相望”,她们家改造后的房子,嘉绒藏族风格更加浓厚了。她告诉记者:“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来的客人,都喜欢这里的嘉绒文化,还和我们一起跳锅庄咧!”

  风景是人们心灵的邂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马尔康县立足避暑、休闲、阳光、度假为内容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以打造“川西北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宜居地”为工作目标,将进一步加快松岗至卓克基、城区至昌列山、大郎足沟至大藏寺等景区道路建设,构建以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旅游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力争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户增至100户;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完善旅游业态中落脚一产联动三产,建成最强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下一步,马尔康县旅游产业将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抓好智慧旅游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健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县旅游局魏静如是说道。 目前,红原机场已经通航,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已全面开工建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马尔康旅游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马尔康县紧抓国家支持藏区发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确立以“立足生态谋发展、强农兴工促跨域、文旅相融活商贸、攻坚破难惠民生、主动创稳构和谐、强基固本抓党建”的发展思路,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卫生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到2020年,马尔康力争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把马尔康建成服务州内、辐射川甘青地区的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州养生、养老、康体、休闲、度假的示范地,是州委、州政府对马尔康的准确定位,也是赋予马尔康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把州府建好、建美”,县委书记张培云信心满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