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环保媒体行:黄河源头尽享“千湖”美景
11月12日 星期三 果洛州玛多县多云
初冬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寒风凛冽。一大早,“生态环保媒体行”第二采访组一行人,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盼望已久的“千湖”奇观。
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有着“千湖之县”的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曾一度在此断流,境内大小湖泊相继干涸,直到进入2010年以来,这里的水源涵养情况才有所改观。
采访车行驶在路上,214国道两旁白雪覆盖,除了偶尔能看到过往车辆和一两群牧民的牛羊外,周围寂静得只剩下耳旁寒风呼啸的声音。我们沿国道一直往南,沿途接连看到湿地集中的江蒙措、热蒙措河洼等一个个湖泊。站在海拔4326米的大野马岭的桥下,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下,雪山、湖泊、草地、经幡浑然一体,黄河源头“千湖”美景令人震撼。
手指着星星海周边的大片湿地湖泊,玛多县农牧林业科技局负责人马贵说,这几年通过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玛多的生态环境状况变得越来越好了。你们看,尽管现在是冬季枯水期,湖泊还是很多。
如今的玛多,作为全国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县,拥有4077个大小湖泊, “千湖之县”水草丰美,其中以“黄河源姊妹湖”而著称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国际重要湿地。
就在前一天的下午,在前往扎陵湖和鄂陵湖的沿途中我们看到,河洼湖泊一个连着一个,滋养着草山一片茂盛,广袤的湿地向天边的草原不断延伸。玛多县三江源办主任王权宾说,运气好的话,道路两旁都能见到藏原羊、藏野驴、赤麻鸭。
曾几何时,这里原本极为脆弱的草场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造成湖泊水位下降,导致草场沙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此,得益于我省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玛多县累计完成投资3.34亿元,实施了沙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小城镇建设、能源建设等项目,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加。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实施,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提高,湖泊水域面积明显扩大,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转变,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湿地面积达到了1193.26万亩,仅扎陵湖和鄂陵湖两湖共增水域面积99平方公里,全县湖泊面积大于6公顷的有157个。
经中国科学院第一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期评估认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并呈现了“增水、增草”的景象,绿色高原的梦想和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王权宾说,黄河源区水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相对完善,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尤其是藏野驴、藏原羊等动物数量明显增加,出现了与牛羊争草的现象。
沿着鄂陵湖一直往里走,就是我们向往的黄河源牛头碑。夕阳西下,冰天雪地里,采访车艰难地攀行于S形的崎岖山路上。伴着狂风肆虐、漫天积雪,我们登上了高耸于措日尕则山、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牛头碑。登上圣山,坐拥圣湖,远望静默的迎亲滩,敬畏无比,惬意无比!
在牛头碑下,省三江源办负责人介绍,今后五年,我省黄河源湿地将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多措并举加大植被恢复、强化科学增雨作业、落实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管护、增加常态监测,确保这一国际重点湿地系统稳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