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扶贫 美景变“钱景”
卧龙镇生态护林员和巡山护林队一起向大山进发。
□记者 刘佳 文/图
9月18日一大早,汶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卧龙关村贫困户李荣凯打点好行囊,带上水杯、干粮,向着山林地进发,开始了当天的巡逻。防火、防盗伐、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职责。今年1月开始,李荣凯担任了该村的一名生态护林员,虽然腿部有残疾,行走有轻微不便,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李荣凯适应了每个月10次以上的巡山节奏。
“今年我主要依靠养猪、开小卖部和当护林员来增收,特别是当护林员每个月能带来800元的收入。前段时间扶贫干部到我家初步核算,家庭年人平纯收入已达4000元-5000元左右。”对于年底全家人脱贫摘帽,李荣凯信心满满。
省扶贫移民局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省下达生态护林员指标11000多个,落实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3.1万个;生态旅游扶贫,在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家园的同时,又能富裕乡民、助力脱贫增收。
生态扶贫 实现双赢
“这段时间山上的彩林比较好看,来卧龙的游客很多,我们护林员还要做好引导,告诉他们哪里是保护区,不能随便踏入,哪里可以去参观拍照。”李荣凯说。
每年九月后,阿坝州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万山披彩、层林尽染,红叶彩林五彩斑斓。阿坝州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保护和培育景观,并新建一批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形成一批精品生态旅游区;同时,州上还特别聘请一批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做好防火、放盗伐、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以汶川县为例,今年以来汶川县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215名,贫困户年新增收入7200元。同时,着力落实林业扶持政策,每年兑付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1365万元,全县林农受益面达96%,及时将政策补助转化为群众收入;截至去年底,全县流转林地4.5万亩,发展以绿源山葵、寿江猕猴桃为代表的林业专合社79家,撬动社会资金4300余万元,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1920人就业。鼓励林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土地入股、流转、租赁等形式,有效发展立体林业、特色林业和森林观光旅游业。
记者从省扶贫移民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39.6万亩,启动沙化土地治理6.6万亩,干旱半干旱生态综合治理4.8万亩;优化生态工程建设方式,支持村集体组织村民参与林业生态工程自建增加收入。其中,秦巴山区、乌蒙山片区、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四大片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扶贫对象规模大、贫困程度深,特困区域多、返贫压力大等现状,生态旅游扶贫将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乡村旅游 贵在富民
同样,在我省不少“插花式”贫困地区,依托较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也已成为“共识”。
记者从绵阳林业局获悉,2017年该市启动50个贫困村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参与项目农户达到532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120户;新发展林家乐接待户150户,累计全市发展的接待农户达到4000户;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123万余人次,乡村生态旅游接待直接收入达到16.02亿元。
三台县协和乡红花园村村支书杨才龙告诉记者,红花园村在三台属于比较偏僻的村落,土地撂荒多、村民外出务工较多,但自然资源优势突出。2015年,红花园村引进四川卓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台梓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三台梦马商务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公司,整村流转土地1600多亩,把红花园村打造成以生态功能农业为基础、康养旅游产业为支撑、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依托的生态、康养、旅游、电商农业示范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集餐饮住宿、康养于一体的农家乐将正式开始营业,不过,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如何让贫困农户精准受益,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杨才龙说。
生态旅游扶贫,如何避免“大项目小带动”的现象?
在资阳市安岳县,当地部门在推进脱贫攻坚时,也面临如何让贫困农户从生态旅游扶贫当中受益的问题。今年6月初,安岳县岳源乡宝林村与四川大道合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金太阳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意向协议,预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将宝林村打造为集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旅游、乡村养生养老、农村电商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当地注册公司,马上进入详细规划、环评和筹备施工阶段。
该村第一书记李伟介绍,项目涉及到的田园养生养老项目,除5000万元用于新建养老公寓及配套设施外,将投资3000万元用于贫困农户的农房改造,另外投资1000万元用于农房翻新,以便改造为民宿。
“为了让贫困户受益,我们计划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闲置的农房,可以翻新后出租给业主做民宿,一方面农户可以享受一定租金,另外,农户负责卫生和管理,每月由业主发放一定的物管费,从而带来更多收益。”李伟告诉记者。
省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富民增收。同时,将积极配合省林业厅、旅发委大力实施“旅游扶贫+N”工程,培育森林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展乡村旅游电商培训和对接工作。另外,将继续坚持 “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工作机制,完善任务清单,层层落实旅游扶贫目标任务,对标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对旅游扶贫工作的督导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检查,促进生态扶贫、旅游扶贫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