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雅安探路先行

09.04.2014  19:05

  

雅安游客服务中心效果图

  清明假期,成都的胥先生选择到荥经龙苍沟游玩,尽管鸽子花还没开,但龙苍沟的变化让胥先生惊讶:“道路条件好了很多,快速通道直接通到景区。”

  虽然景区内部仍待完善,但是一片建设景象让胥先生对今后的龙苍沟抱以万分期待。

  的确值得期待:龙苍沟镇近期目标,结合灾后三年重建的目标,以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为主;中期目标,以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和特色城乡风貌塑造为主,形成城乡统筹一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旅游服务与居民生活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城镇;远期目标,以融入区域旅游体系、壮大旅游影响力为主,强化颐养度假环境与品牌,加强城镇特色风貌建设,成为全省的特色度假旅游镇。

  具有独特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雅安,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到重创,文化、旅游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令人振奋的是,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发布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文化旅游为其中重要内容。

  规划明确了我市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文化和旅游等的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之际,我市文化旅游恢复重建项目正抓紧实施,震后雅安正快步走在恢复重建的大道上,在探索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新老景区提档升级

  公共服务体系是此次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固定和流动文化服务设备将全面建设,实现灾后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恢复重建后,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供给能力将全面提升,文物将得到有效抢救保护,“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各种公共服务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我市新老景区上档升级也初见成效。来自市旅游局的消息,“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安顺场和东拉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兴熊猫古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已通过省检,现正积极筹备迎接国检;雨城区金凤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碧峰峡、蒙顶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推进,目前,碧峰峡景区创建5A工作已成立相应推动机构,正在完善创5A规划方案。

   探索融合发展 实现四态合一

  雅安拥有秀美的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汇,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资源优质。

  规划明确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任务,即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构建保护与利用融合、空间融合、项目融合、产品融合四个机制,挖掘整合公共文化、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加快建设“大熊猫家园”“茶马古道”“美丽芦山乡村”“西蜀雅雨”“西康古镇”等六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发展文化旅游市场服务融合项目,统筹灾区生态、文化、国土、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等要素,推进区域生态、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交融。

  生态、文化、旅游都是雅安的特色,通过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一方面有利于我市生态、文化、旅游有机的融合发展,有利于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实验性质的探索,加速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改造升级,为其他地区提供可靠的样本经验。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在挖掘整合公共文化、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旅游资源方面,将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全面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内部融合、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试验。坚持健康、文明、安全、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的“四态合一”发展。

  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我市将积极开发康体、养生、运动、娱乐、体验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打造便捷、舒适、健康的休闲空间,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旅游需求。

  同时,对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也会加强。挖掘雅安熊猫文化、茶及茶马古道文化、汉代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川西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对这些文化资源加以整理开发与运用,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景区景点,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

   建设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牛背山、蒙顶山、安顺场……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红色文化,如今都是吸引广大游客的热点。而要吸引更多的游客,特别是形成良好的口碑,让更多的人来一次还想来第二次,提高文化旅游的服务水平是必然。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建设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安全防护、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文旅公共服务设施;其次,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川西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

  另外,以建设川西交通枢纽为目标,推进旅游交通建设,基本形成域外相通、域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生态文化旅游交通运输需求;围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旅游,加快交通支线、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和提升通达旅游小城镇、新农村的交通能力。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发挥水电资源优势,构建安全、清洁、多元的能源体系,同时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智慧雅安,发挥科技对文化旅游创新的骨干支撑作用。

   故事

   有新房更有后续产业支撑

   雨城区中里镇将建乡村旅游示范村

  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位于上里古镇和碧峰峡两大热门景区的中间,正是依托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规划中,这里将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根据规划,为了连片打造国家5A级风景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中里镇被定位为集旅游、休闲、观光、养老、商贸为一体的特色镇。

  4月1日,在龙泉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车辆穿梭、塔吊运转、机器轰鸣,工人有的在浇筑混凝土,有的在平整楼面,有的在砌砖……

  “这片的36栋住房主体已完工。”施工人员的手指方向,一排排整齐漂亮的两层独栋安置房已初具雏形。

  龙泉村共安置群众44户。在4月20日前,15户可以入住。目前,施工人员在加班加点,确保按期高质量将新房交给村民。

  村民林光福期盼着新房的建成。“到时候新房肯定很漂亮。”林光福说,入住新房后,随着周边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他就能逐步把新家布置成乡村旅店,接待外地游客。

  “每户至少有3个卫生间。”中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重建户每家每户都设计有宾馆标间,便于今后接待游客。

  按照规划,住进新房后,村民会把旅游业作为致富的主要产业。“我们这里有千亩茶园,800多亩猕猴桃。到时候,游客不仅可以来观光旅游,还可以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该负责人说,新村建成后,将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打造,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星级厕所、游客接待中心、游道等将一应俱全。

   数字

  29个旅游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项目,估算总投资17亿元,开工8个项目,完成总投资5.8亿元,开工率为27.5%,完成估算总投资的34%。剩余项目确保在2014年4月20日前全面开工。

  全市文新广系统进入总规项目239个,估算投资10.06亿元。截至4月3日,落实资金7.76亿元,开工项目189个,开工率79%,完工项目65个,完成投资4404万元。

   “输血”同时更“造血”

  地震让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但灾后一年来,文化旅游的硬件设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国家对雅安灾区的“输血”,但更为重要的是,硬件提升的背后是“造血”功能——不仅要让受灾群众“安居”,更要让受灾群众“乐业”。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灾后重建要求,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通过试验区的建设使地震灾区在产业融合机制、融合发展路径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绿色融合发展之路。我市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由此明确。

  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灾区群众提供了一条“乐业”途径。

  根据规划,我市将积极开发康体、养生、运动、娱乐、体验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站在“巨人肩头”的雅安受灾群众将由此普遍受惠。

  旅游与一产结合形成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将一产直接转化成了三产;旅游本身属于三产,但它与其他三产结合时形成的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进一步延伸了相关三产的产业链。

  可以预见,随着我市新老景区的上档升级,特色旅游新村的建成,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受灾群众发展旅游业将如鱼得水。

  相信,在“输血”同时更“造血”的情况下,旅游发展将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旅游资源将转换成惠民富民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