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 引发现代教育蝴蝶效应

11.09.2014  08:25
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坚持“生态教育,特色翠屏”的发展理念,实施“统筹、协调、均衡”的发展策略,锁定 “两个率先”(到2016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基本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践行“让翠屏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庄严承诺,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道路上执着探索,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全国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县(区)。2012年,翠屏区教育局被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分别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现场会、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四川省学校艺术教育现场会等相继在宜宾翠屏区召开,翠屏区作了经验交流。2014年,翠屏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复核认定。 一直求新求变的实践探索,创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翠屏路径”,彰显着不同寻常的行动智慧。翠屏教育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硕果累累的迷人之景。 大手笔投入 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翠屏区委书记李勇蔺、区长张平的话掷地有声。近年来,翠屏区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唱响“统筹、协调、均衡”的动人旋律,初步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的目标。 翠屏区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校点布局。将原城区部分较为薄弱的学校就近与人民路小学、中山街小学、宜宾八中、宜宾二中合并;同时采取“名校孵化名校”的方法,建成人民路小学南广路分校、宜宾六中新校区;宜宾二中南岸分校、方水小学红坝路校区、江北实验小学翠屏新区分校等陆续投入使用,城市优质资源不断扩张。按照“相对就近、统筹安置”的原则,开放城区公办学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收费、编班、考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享受与本地户籍学生无差别待遇,现常年在翠屏区城区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达2万余人。 2012年,翠屏区投入2197万元,建成微机室9间、班班通418班、新接城域网110所,投入100万元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翠屏区制订《关于统筹城乡,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实施意见》,计划两年内投资4.39亿元,建设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同时,融资4000万元,建设微机室34间,配置电脑1731台,建设班班通457班,新配置大批实验设备设施。 如今,每一所学校都建有塑胶运动场,学生食堂、寄宿用房、生活配套设施、实验设备、音体美等仪器及图书均已超标配置,全区156所学校基本实现互联网和电子白板技术的“班班通”。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27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星级评估认定,初步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的目标。 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列入全区教育整体发展规划,掀起民办教育波澜壮阔的春潮。翠屏棠湖外语学校、黄冈实验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大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及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全区现已建成李庄、赵场、凉姜等13所学校少年宫,初步建立辐射城乡的校外教育网络体系。先后组织学生8万余人次参加了“桃花诗会”、“魅力古镇春天游”、“栀子飘香生态游”、“爱我家乡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翠屏区不仅将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还在绵阳(全国)现场会、成都研讨会、全省校外教育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多层级研修 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 “兴教必重才,强教先强师。”翠屏区把队伍建设作为强区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着力造就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翠屏区每年投入4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建立“区级—片区—学校”三级研修平台,初步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发展目标。 连续5年,委托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在暑期对全体校长进行为期一周的参加“课程领导力”培训,组织教育业务干部参加“课程执行力”培训;每年寒假组织校级干部参加为期3天的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培训。近3年,选派2670名骨干教师到成都、重庆、江苏、山东、北京等地研修;110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骨干培训。建立12个片区研修联组,常年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尝试教学研训活动、赛课活动,参训教师达14000余人次。 实施名优骨干教师成长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建立教师激励基金,已命名26名“翠屏名师”,建立8间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作用,鼓励教师成长成才。近3年来,翠屏区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达500余人次。 建立教师队伍“区管校用”制度,全面开展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今年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达600余人,轮岗交流面达11%。落实农村教师每人每月享受100—200元的岗位津贴和每人每月200—400元的专项奖励制度;实施农村教师“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制度,近两年享受“低职高聘”共1007人,21人受到“高职低聘”,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开展“邦联式”党建工作策略研究,组建12个城乡学校“1+N”联盟,建立城乡学校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订单式”送教、跟岗学习活动,整体提升城乡学校教育质量。 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涌现出“挑夫校长”代天久、“讲台上的铿锵玫瑰”张宾娅、身残志坚的乡村教师田云琴、“飓风大姐”郭明晓等一大批先进模范教师……成为最亮丽动人的翠屏教苑风景线。 内涵式发展 实现区域教育特色化 “生态教育,特色翠屏”指向培育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将“内涵发展”作为贯穿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一条主线。致力打造“生态课堂”、构建“生态课程”,制订课改“十年行动计划”,实施“3×3+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按照“课堂聚焦、课堂转型、课堂魅力、课堂文化”4个阶段,分年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引进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江苏苏派课改联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成都师范学院、重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广泛开展教育合作。确定23所课改实验学校,每年开展一轮“两赛三论”活动,即开展校长和教师优质课大赛,校长论课改、教师论尝试、学生论体验活动;将每年10月确定为“课堂展示月”,常年举办教师赛课活动,连续举办四届校长优质课大奖赛,形成上下研习课改、扎根课堂、追求高效的良好氛围。 这场轰轰烈烈的“课堂革命”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搅动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引发了区域、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蝴蝶效应。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教学成了翠屏区学校课堂常态,学生兴致盎然。卓有成效的课改实验,已成为翠屏教育的一张金色名片。 翠屏区打造特色学校不松劲。投入1000万元用于奖励特色学校创建,先后举办七届特色学校论坛,一校一品、百花争艳的局面初步形成。宜宾二中的“求真文化”、宜宾八中的“儒雅文化”、李端中心校的“竹韵文化”、邱场中心校的“茶韵文化”等崭露头角。全区已验收挂牌40所A级、AA级特色学校。 翠屏区实施“121体艺教育促进行动”,开展特色大课间展示、体艺展演活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培养1项艺术特长。2所学校荣膺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5所学校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所学校被命名为宜宾市首批“阳光体育示范学校”;5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艺术特色示范校”,其中中山街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近3年,全区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累计获奖7600人次。翠屏区教育局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2013年,翠屏区参加“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展评,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近3年来,在全市教育质量评比中,均以普高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一等奖成绩斩获“大满冠”。同年,全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全国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等3个教育部试点项目密集落户翠屏区。 “让翠屏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沉甸甸的承诺,正在成为现实! (陈楠 向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