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多样化 蜀南竹海今年起少种竹多种树

12.03.2015  12:48

 

  连续26年种竹“习俗”让长宁的生态提升,群众受益。图为竹林深处的普通百姓家。 邓崇德 摄

  本报讯(宋成均 记者 吴亚飞)3月11日,记者从长宁县林业局获悉,为促进当地生态多样性发展,从今年开始,蜀南竹海“根据地”长宁的植树活动由过去主要“种竹”转为“种树”,在保护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大规模种植以桢楠、银杏、香樟为主的珍稀苗木,今年将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万亩。

  种竹改种树,原因何在?长宁县林业局局长牟汝彬解释,竹海连片,长宁不缺绿——“全县连续26年种竹保障生态,令全县森林面积已达 79.2万亩,森林覆盖率53.8%。”去年,当地发现了“楠竹共生”的生态现象,经由浙江农林大学、四川林科院专家认定发现“长短结合”的种植,即通过竹子长、搭配桢楠短的特色,更有利于双方生长,因此今年主推种植珍稀苗木。“以前春季种竹子,让家乡环境越来越美丽,今年种下桢楠,种下的是长宁生态多样化发展的希望。”参与植树的当地居民李光红信心满怀。据悉,长宁县确立了“提升城乡绿化、建立美丽乡村”的生态产业布局,在以竹为主的绿化基础上,增加珍稀树种种植,在三年之内计划种植以桢楠、银杏、香樟为主的珍稀苗木1000万株,绿化造林面积达10万亩,建立西南地区最大的以珍稀树种为主的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