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家级”生态区(市)县增至9个

16.06.2014  17:12

        我市再添两个国家级生态县(区、市),至此我市共有9个区(市)县达到国家级要求。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近日,环保部正式对我市锦江区、崇州市的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建设进行验收,并顺利通过待环保部正式命名。其中,锦江区更是成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首个主城区国家级生态区。

        锦江区成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

        首个主城区国家级生态区

        据了解,在探索生态区建设中,锦江区率先开展特大城市主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探索示范主城区生态建设工作,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各项工作。2013年11月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提出了11条整改意见和3项工作建议制定整改方案,随后,锦江区逐项细化落实,扎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于2014年6月15日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

        通过创建,目前锦江区区域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率先在全市建成集生态保护、都市农业、自然景观、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白鹭湾湿地,荣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安全感显著增强,公众对区域生态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提高到96.7%;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发展,率先构建中心城区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锦江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区”“中国商业名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及“杰出绿色城区”等称号。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崇州市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

        除了锦江区之外,在这次的考核验收中,崇州市通过历时5年的努力,也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市)验收,让我市再添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市)。

        据了解,崇州市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坚持走“生态强市”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文化”等生态产业,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驱动、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障、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支撑,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营造具有川西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通过生态县(市)建设,崇州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进一步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在“十一五”基础上明显好转,环保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和配套,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主要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等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全面达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全市生态文明水平得到提升,生态工业呈现新面貌,城乡生态环境得以优化。

        全市生态细胞建设如火如荼

        9个区(市)县已达到“国家级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市生态市建设不断深入,全市“生态细胞”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全市14个郊区(市)县已全部达到省级以上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要求。

        同时,已有9个区(市)县达到了国家生态县(区、市)的要求,其中双流县、温江区、郫县、蒲江县4个区县已正式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区),而锦江区、崇州市、青白江区、新都区、新津县5个区(市)县通过国家生态县(区、市)考核验收(待命名)。另外,龙泉驿区也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技术评估,彭州市、邛崃市、金堂县的20个乡镇通过了国家级生态乡镇核查。

        据了解,正在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成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而通过生态建设,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本报记者 李凌翌

        原标题: 成都市“国家级”生态区(市)县增至9个 锦江、崇州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