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生姜价格赛猪肉 如何打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20.04.2014  06:40

人民视觉

生姜价格赛猪肉”成为眼下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老百姓热议的话题。生猪价格“跳水”,从每斤7元钱跌倒5.4元左右,只用了短短半个月。而就在这期间,生姜价格涨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点,每斤突破7元钱。一跌一涨,可谓冰火两重天。

姜价为何“发威”?

主要受去年减产和神农丹事件影响,供应减少,需求相对稳定,短期可能继续保持高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是国内较早种植生姜的区域之一。眼下,适逢生姜栽种时节。在寨里镇魏王许村,许多农民正忙着整地浇水,紧接着便要生姜种、覆地膜。

村支书魏洪义这几年每年都要种上3亩生姜,他还发起成立了莱芜市义源姜蒜专业种植合作社。去年收获的生姜卖得早了些,没能赶上这波好行情,这让他深感遗憾。“今年这价格真是没的说,前年一斤生姜才4毛5分钱,赔得都不敢种了,去年两头旱中间涝,再加上‘神农丹’毒姜那事一闹,大家都估摸着今年肯定要涨钱,可谁也没寻思能涨到这个价。

据莱芜市农业局的分析,2010年生姜价格暴涨引发农民种姜热,直接导致2011年、2012年生姜价格走低,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导致全市生姜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3万亩减少至2013年的9万亩;气候“前旱后涝”,直接造成了生姜亩产从6000斤以上减至5000斤左右。

供应减少的情况,也出现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昌乐县等生姜产区。

聊起生姜价格,莱芜市农业局科教信息科科长段崇香忍不住笑了。这段时间,她没少接待来采访的记者。“应该说主要还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需求相对稳定,供应减少,而且新姜上市之前,短时间内生姜价格可能继续保持高位。

种植面积会大增吗?

种植面积不单价格说了算,成本高,易得病,没种过的一般不敢折腾

价格高,农民种养积极性就高,反之亦然。这似乎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姜涨肉跌背后的逻辑。但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种不种,可不是全由价格说了算。”羊里镇朱家庄社区村民朱应书算了笔成本账。“生姜价格是贵,可今年的姜种也贵,我这一亩地用了700斤姜种,算下来就是5000多元,鸡粪加复合肥1500多元,还有耙地、农药、地膜的花销也得300多元,中间还得雇工,全加起来每亩成本不少于7000元。

除了成本高,生姜种植属于精细农业,费时费工不说,还容易生瘟病。出于防病的考虑,生姜在同一块地上一般最多种3年,因为种植面积不大,朱应书采取的是轮作方式。如要年年种,那就得用“熏地”的法子,一亩最起码还要增加3000元的成本。

今年价格高,去年没种的虽然眼红,可面积也不会增加到哪去。”刚忙活完,54岁的朱光华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姜瘟、烂脖子病厉害着呢,动不动就没收成,这么大的投入,风险又这么大,以前没种过的一般不敢折腾。

在寨里镇,一些村里的大喇叭前两天广播了不少卖姜种的广告。其中很多卖主都是嫌今年的投入太大,又担心秋后价格不好,临时决定放弃种植生姜。

我们这边种姜种蒜的不少,但因为生长期有交叉,种了蒜就没法种姜。”寨里镇党委宣传委员逯柏龙以前是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对生姜种植颇为熟悉。“这跟养猪不一样,可以随价格高低调整养殖量,想种姜得提前留出地来,不可能说看现在价格好了,马上就能种。

上世纪90年代,莱城区各乡镇几乎家家户户种生姜。现如今,农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寨里镇的种植面积已从曾经的3万亩减至不足2万亩。但与此同时,生姜种植在广西、云南等省份不断推广。

避免大涨大跌,政府需做啥?

多在生产规划、信息服务上下功夫

这些年,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事件屡有发生。有专家分析,这与我国农产品生产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农民多以眼前价格决定来年生产量密切相关。

为打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怪圈”,这些年,莱芜市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除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外,农业部门还不断强化信息服务的能力。通过网站、qq群、手机短信平台,引导农民调节生产。但在预警能力方面,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方面是市场的确不好预测,另一方面是缺乏专门的专家队伍。”段崇香坦言,对于基层农业部门而言,提高预警能力的专业性、精准性,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逯柏龙觉得,生姜种植没有保险,这是个大问题。“生姜生产出现波动,基层政府能做的就是引导一下,如果能有生姜保险,姜农们就能更好稳定种植,这对价格的稳定也有很大的好处。

做了多年生姜深加工,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端生总结,生姜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价格起落主要还是受供应量影响。“政府应在整体规划上多下功夫,比如莱芜生姜有百余年种植历史,完全可以申请成为一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这样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就会小些。比如乐山竹姜,价格就一直比较稳定。

今年,在农业局的指导下,魏王许村开始探索生姜大棚种植。除了每亩能增产3000至4000斤,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早栽种、秋晚收延长生姜的生长周期,通过错峰上市卖好价。

不过,除了关心价格,魏洪义还担心以后谁来种姜。“基本上没有5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愿伺候这点地了。”记者 卞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