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和政基层法官“炕头断案”(图)

26.04.2014  17:18

2014年2月开始,甘肃和政人民法院开展基层法官“炕头断案”活动,法官和工作人员带上案卷,主动下乡,开展巡回办案。图为买家集镇基层人民法庭法官在炕头上调解案件。 南如卓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6日电 (南如卓玛 信江)地处西北甘肃临夏的和政县近日春意正浓,杨柳吐嫩芽,麦田里一片绿油油。记者到访买家集镇基层人民法庭时,庭长贾莉英正准备带着几天前被父亲告上法庭的当事人买些礼品登门给其父道歉,以调解父子之间由于三间铺面出租问题的纠纷。

当基层法官,下乡入村调解应该是家常便饭”。当日,记者跟随贾莉英来到新营乡炭市村被告马录给也的娘家,村口闲聊的一群人都认识贾莉英,纷纷主动招呼说马录给也不在家,还有人拿出手机打电话通知当事人“贾法官来了”。

和政县属临夏回族自治州管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4%,大部分是回族和东乡族。“按照当地少数民族习俗,去农村坐在百姓炕头上话家常,才不会有距离感,容易调解纠纷”,贾莉英表示,发生在农村的案件看起来多是“鸡毛蒜皮”的事,实际是关乎好几家人的安定和谐,“炕头断案”是近年摸索的最适用的办法。

当日,贾莉英和书记员在当事人马录给也的土炕头上,顺利调解了这起离婚案。在法官的调解下,马录给也和丈夫王哈给达成协议离婚,婚生男孩由原告王哈给抚养,被告给原告当场付孩子抚养费6000元人民币。

刚刚从炭市村回来的贾莉英,又忙着去调解“父告子”的案件。“准备些礼品,我们陪他去给父亲道歉认错,让老人撤诉和解”,贾莉英告诉记者,从法律术语上,这叫“排除妨害”。

贾莉英说,今年以来,他们一直在村里巡回调解,目前已调解了30多起各种纠纷;而形成对比的是,原有的法庭“闲置”了,没有用过一次。

和贾莉英一样每天“炕头断案”的法官还有和政县松鸣人民基层法庭法官。

今年46岁的许涛和41岁的妻子关桂梅于10年前结婚,有两个孩子。去年以来,丈夫许涛酒后经常借各种理由打骂妻子,致使夫妻两人感情失和,妻子提出离婚。

今年2月,我法庭接到关桂梅对丈夫的起诉后,法官们先后多次到她家给他们做调解,彼此矛盾有了缓解。为了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我们专程到他们家里开庭审理,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闻讯也都赶来旁听”,松鸣人民法庭庭长年明虎说。

由几张旧桌子组成的简易审判庭上,国徽摆在方桌正中间,法官坐在炕头上,书记员趴在炕桌上做记录,原、被告各坐一边,一个简单而又严肃的法庭就布置好了。庭审过程中,法官既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又结合风俗民情,用最乡土的办法、最朴实的话语,用人情伦理和亲情,讲解相关法律和道理。在法官的调解下,许涛和妻子关桂梅握手言和。

据了解,到目前,和政县人民法院以“炕头断案”的方式办理包括婚姻、邻里纠纷等方面的案子300余件,开庭审结48件。

法官到村里来办案,我们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农民不用专门去城里,也省了不少钱”,新营乡尕庄村村民马小娟向记者表达她和其他村民对当地“炕头断案”的看法。

和政县人民法院院长妙应征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多年来,打官司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不但劳心费神,再遇到拖延审限、司法不公等情况,就更让他们头疼。为了满足偏远山区农民的司法需求,和政县人民法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开展“大接访、化积案、顺民怨”和“送政策、送法律、送真情、送信心、送技能、送服务”等活动。

妙应征介绍,法官和工作人员带上案卷,主动下乡,开展巡回办案。同时,充分运用乡规民俗、乡村干部和调解员参与协调等方式,就地开展审理,就地调处纠纷。如此既解了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又不使双方伤和结怨,同时为双方省下一笔实实在在的辛苦钱,从而极大地缩短了诉讼期限,减轻了群众的讼累,使农村许多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