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原宣传部长毕世祥用生命谱写一曲高原赞歌

04.04.2014  12:39

  原标题:用生命谱写一曲高原赞歌

  □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党文伯

  有一个儿子,父亲病危不在身边,母亲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他却很少侍奉在旁;有一个丈夫,妻子做手术他没能陪护,家里的事他全都照顾不上;有一个父亲,儿子出生时他没在身边,儿子让帮忙找工作,他一口拒绝。

  他是毕世祥,四川省甘孜州原州委常委、宣传部长。

  2013年12月16日,毕世祥在下基层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终年53岁。毕世祥走了,留下一个疑问:为何这个看似不近人情、不顾亲情的人,却被同事称为战友、兄长?被百姓唤作好人、恩人、亲人?

  走过他走过的路,翻过他翻过的山,找到和他交心的人,答案逐渐清晰。

  采访中,每个与他交往过的人,总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虽然一些群众不会讲普通话,但从他们说着说着,夺眶而出的泪水中,我们读“”了敬佩和惋惜。

  在白玉县先锋村,我们见到了年迈的阿妈泽仁珠玛。泽仁珠玛丈夫早逝,她含辛茹苦拉扯大一双儿女后,身体每况愈下,患上风湿等多种疾病,腿脚不便。2012年甘孜州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后,毕世祥联系白玉县。泽仁珠玛还记得这年7月,毕世祥初到她家的情景:他拉着我的手,用藏语跟我说:“别把我当领导,你是我阿妈,我是你儿子。生活过得好么?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打我电话。

  从此,每次到先锋村,毕世祥总会带着自己买的东西看望泽仁珠玛。老阿妈指着床上的被子,桌上的暖水瓶、茶叶,掩面而泣:“这些都是毕部长送的。他是个好人哪,不该这么早就走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毕世祥去过县里、到过部门,干过共青团的工作,分管过外贸、农业,也主抓过全州旅游、宣传。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是眼睛向下,把群众装在心里,把“工作要沉下去,要多为老百姓办点事,办点实事”挂在嘴边。

  身边的同事说,只要工作需要,组织安排他去哪儿,他就在哪儿扎根,从没一句怨言;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能成为行家里手,干出个样子。

  毕世祥任州旅游局局长后,打造了海螺沟、稻城亚丁等国际知名景区,旅游业成为甘孜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分管州外贸工作时,甘孜松茸等产品外销实现了“”的突破,外资引进和外贸出口有很大起色;主抓农业时,全州农业生产实现“四连增”,构建了北部生态、南部特色、东部效益的全州农业新格局。

  这些成绩和他平时勤思善学、爱钻研的习惯分不开。在他办公桌上、书柜里塞满了《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学说藏语2000句》《走进全球经济》等各类书籍。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毕世祥自学康巴藏语,有空就去夜校蹭课;为练习英语口语,下乡时他随身携带英文版《中国日报》,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外商对话。

  他总结出的“三条线”工作法:深入基层,向群众请教学习,踩稳“地平线”;严格办事程序,把握事态走向规律,手持“运行线”;善于总结归纳,眼盯“提升线”,让当地许多干部觉得“行之有效”“受益匪浅”。

  甘孜州州委书记胡昌升这样评价毕世祥:他这个人很务实,主张不开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际效力的文。世祥总说,18个县山高路远,大家奔波在路上有危险,能不开的会我们尽量不开,有问题,我们到基层去摸清楚情况再说。

  每次下乡,毕世祥总是轻车简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旷伟清楚,毕部长有个习惯,下基层不要当地领导陪同,这样便于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世祥骨子里带着高原汉子质朴厚道、硬朗的气质,从来都是本来面目,说话办事不装假,不作秀。”同事郭昌平道。更让人敬佩的是,从刚参加工作到走上领导岗位,毕世祥挺直的“身板”几十年来从未改变。他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只要是违反原则的事,即便是在州常委会上,他都会拍桌子反对;不管是谁,都会当面拒绝。

  甘孜州地处高原,工作条件艰苦。妻子许惠明说,丈夫曾有过好几次调往内地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拒绝了。不仅如此,丈夫还向原本可以去成都工作的她撂下“”话:你要调走,我们就离婚。

  许惠明又怎会不懂:丈夫深深地挚爱着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对故乡的那份深情让他抛弃了个人得失,已将所学专长和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故乡。

  他走了。他用一生,走遍了故乡的山和路,也走进了百姓的心坎。

  他走了。带着对妻儿、母亲未竟的承诺,留下无限的牵挂和愧疚。

  (新华社成都4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