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酱油”两种际遇 川味如何闯天下?

24.11.2014  17:09

        原标题: 一瓶酱油”两种际遇 川味如何闯天下?

        11月23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依托2014年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我省举办的“川货全国行·上海站”实现交易额1.07亿元。博览会期间,酱油带出了很有意思的现象:

        德阳牌酱油酿造有限公司,已有数百年历史,囿于川内,希望出川谋新路;而1996年才创立的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跻身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高端市场。

        一瓶酱油两种际遇,将“调味品如何出川”等系列问题,抛向川业。

        川味出省掀麻辣风

        博览会开幕前一天,成都宝阳味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总监甘学武特地逛了上海超市,发现四川麻辣调味品屈指可数。“能不能卖到上海,心里挺没底。”没想到,博览会期间他收到了数十个国内经销商的名片,“与3个经销商基本敲定了合作事宜”。

        宝阳味业的花椒油“九斗碗”,有浓郁川西历史韵味,在西南市场小有名气。一名长春经销商告诉他,调味品既麻又辣,在长春很好销。川菜带动下,当地已掀起一股麻辣风。

        “按传统理解,南北方口味差异大。但如今只要产品有特色质量好,就有人消费。”宜宾蜀戎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总经理翁泽明说,蜀戎坊在上海年销量已有120万元,广东近800万元。

        四川调味品推向全国不是不可能。省商务厅负责人以北京为例,特色调味品已占当地市场1/3,腊肉是八成。

        实际操作中遇不少问题

        甘学武认为,在让消费者接受川味及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开拓市场要兼顾外地的口味和习惯,在原有风味基础上微调。

        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遇到的问题很具体。德阳牌酱油一直遵循自然发酵的古法酿造,“周期是一年左右,同行是半年。”公司川北区域经理许河说,目前年产量仅2万吨,自然不敢大踏步出川。“四川老字号企业大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说,老品牌要焕发青春,不仅要升级改造传统工艺,扩大产能;还要借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三,改变过去靠自身“滚雪球”的发展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作为后起之秀,千禾味业的年销量已达10亿元。公司综合服务总监徐毅称,通过研发创新,酱油系列品类有100种左右,可适应不同区域口味;通过前方2000多名导购针对年收入10万元-20万元的家庭收集信息收集,根据市场需求导向进行产品调整。去年11月走出西南,目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销量已有1亿元左右。

        打造品牌,川味欲飞“

        翁泽明谈起了来上海时飞机上发生的一件事。空姐在午餐时间特地为旅客发放调味品和配菜:贵州老干妈和重庆榨菜。这让在座数十位赴沪参加博览会的川企代表尴尬不已。“川味香天下,为何不能飞‘天’?

        不久前,宜宾市政府曾试图将当地企业打捆,与东方航空公司合作将当地土特产送上天。而飞机食品有严格的采购要求,前期检测,加上小包装设计、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要先期投入10多万元。翁泽明遗憾地说,因企业意见不统一,合作最终没有谈成。

        也有企业干起来。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负责人卫娟透露,四川航空投资部和汉莎食品已到高福公司商谈合作的落地事宜。“或联手打造航空食品的四川品牌,让人们坐川航,可品尝到正宗的四川泡菜。

      记者 曾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