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作者:无意炒作,我写的都是老百姓正常诉求
原标题:《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作者:无意炒作,我写的都是老百姓正常诉求
希望这个城市能尽快变好
中缅边境小城瑞丽在过去一年经历了三次“封城”。
近日,在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的媒体直播间里,一些瑞丽网友发布留言,呼吁外界关注当地疫情;一些公众人物也公开发文,希望社会为瑞丽提供必要的帮助。
2020年9月,云南省瑞丽市瑞丽东收费站10月24日,《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一文刷屏,其中提及,“长期的封城,形成了这个城市发展的死结,政府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兼顾大局和局部、民生和管控的各个侧面,综合考虑治理方案”。“国家应该给予瑞丽大量的财物支持”。
据了解,该文作者戴荣里曾在2018年挂职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委常委、瑞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并在一年后离职。“前副市长”的身份使得这篇文章备受关注,也让瑞丽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28日,瑞丽市委书记毛晓回应称,目前上级给予很多支持,接受援助需要相关程序和审批;瑞丽市长也回应,戴荣里已不是当地副市长,不代表组织,其文章资料过期,目前暂时不需要援助。
10月29日凌晨,瑞丽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疫情仍有零星散发。10月1日以来,瑞丽共检出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19例,其中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7例,发生社区传播扩散的风险仍然存在。
瑞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尹忠德介绍,按照每人补助1000元标准,为抵边村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大病家庭、下岗困难职工、自然灾害受灾群众、企业困难职工等八类困难群体总共68780人发放救助金6878万元。为疫情期间生活困难的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发放大米、面条、食用油、肉类蔬菜等生活物资23000份,餐饮、农贸商超、日用品消费券300万元,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爱心包”7万余份。
另外,为确保瑞丽边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瑞丽市在距边境线50米~200米的范围划定了疫情防控缓冲区,将缓冲区内的居民临时转移安置。同时,对被转移的群众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临时安置补助,对卧病在床等特殊情况做特殊照顾。
瑞丽市长尚腊边也在发布会上再次表示,将进一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困难问题。
10月29日,戴荣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早已离开瑞丽,但一直在关注当地疫情。他只是以普通写作者的身份写下《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这篇文章,没有任何企图或目的,也无意炒作,“把我炒作为前副市长,这个有点拔高了”。
戴荣里说,他的建议可能也不太准确,但总体上还是希望瑞丽有所改进,希望这个城市能尽快变好。
以下是戴荣里和《中国新闻周刊》的对话。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怎么想到去写《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这篇文章的?
戴荣里:我发这篇文章的初衷,既是想给政府解难,让老百姓知道政府的不容易,也是帮百姓反映实际情况,让大家知道瑞丽现在很难,并没有其他任何的企图。
那篇文章中,我在前面写了瑞丽原来的美好,后面也写了瑞丽在疫情之后的停滞。如果你看过瑞丽原来的优美风光和生机勃勃,与疫情之下的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你会作何感想?我觉得当一个城市开始沉寂或者停滞,对于它的长远发展来说还是不太好的。
中国新闻周刊:发这篇文章之前,你是看了近期一些公众人物的发声,以及一些网友发布的“求助”信息吗?
戴荣里:是这样的,我在发稿之前,并没有关注网上所谓的呼声。但是我每天都在关注瑞丽疫情变化,我在瑞丽的朋友也一直在跟我反映他们在当地的情况。所以我得到的都是客观、如实反映当地情况的一些视频、信息,而且我是综合了很多信息反馈,加之严格的甄别之后,才发了这篇文章,我写的都是老百姓正常的诉求。
中国新闻周刊:你何时在瑞丽就职的,这篇文章是以什么身份发布的?
戴荣里:我是2018年到瑞丽挂职,2019年初回到北京。我去那里挂职常委副市长,其实只是个锻炼,并没有做什么,把我炒作为前副市长,这个有点拔高了。
事实上文章和这个(“前副市长”的身份)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写作者,在我的公众号上发布了篇很平淡的文章,并没有说是出于什么企图或者目的,或者是一种拔高的社会责任感,不是这样的。清者自清,我也不是一个喜欢标榜的人,只是平铺直叙地陈述了当下瑞丽的客观情况而已。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公众号之前发过不少关于瑞丽的文章,看得出你对瑞丽怀有很深的情感。
戴荣里:兼而有之。我是山东临沂人,当时一到瑞丽就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反差——瑞丽之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欢愉,让我非常震撼。在挂职期间,我看完了瑞丽的市志,也几乎走完了瑞丽的山山水水。
除了自然风光,那里还有传统革命、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佛教文化等等;那里的老百姓也很质朴,他们对你的喜欢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还有一些民族和原始村寨,他们还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民族习俗和风情。那个地方特别适合写作者去,你不可能不喜欢。
虽然已经离开,但我对瑞丽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也经常会收到当地朋友的信息。最近瑞丽很多朋友发来关于疫情的信息,我看了很有感触,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是怎么发布、火起来的?
戴荣里:这篇文章我写了不到1个小时,因为写作是我的专业,写这个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早上9点多发出来,到了中午12点左右,阅读量就接近10万了,很多朋友,甚至很多陌生号打电话给我,我一看,感觉太惊人了,完全意想不到。
这里说明几个问题。一是疫情本身带来的政府和老百姓感受的错位,就是政府防疫工作的不容易,和老百姓在防控之下的心声,可能是这篇文章成为热点的主要原因;二是这个公众号在我去瑞丽挂职之前就在运营;三是媒体的关注,以及“前副市长”名头的推波助澜,使得文章很快得以传播。
我需要澄清,“副市长”这个也不宜炒作的。如果把它(“前副市长”的身份)作为宣传的由头,那我觉得就失去了这篇文章的分量,这会严重误导公众。事实上瑞丽市政府也一直在关注和解决民众的诉求,这两年来,他们做了大量的努力工作,一些公务人员也很辛苦,他们要值守巡逻,真的很累。
中国新闻周刊:你了解的瑞丽目前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戴荣里:这些我都在文章里提到了,而且政府也对外发布了信息。根据官方的信息,目前瑞丽生活安定,秩序正常,疫情正在有序开展,这是瑞丽的客观事实状况。但瑞丽也存在困难,疫情之下,老百姓生意无法正常持续经营,孩子没法正常上学,还有人出现了生活上的困难,很长时间不能回家,这些也都是客观事实。
中国新闻周刊:写这篇文章,是希望瑞丽得到哪些关注和支持?
戴荣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反映老百姓当下的实际情况。
我国其他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做得相对比较好,是因为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人力、财务、科技等各方面的支撑。但瑞丽作为边境城市,它的特殊性使得当地疫情防控确实很难,而且瑞丽的人财物相应的还是有一点匮乏的,比如先进的科技人才的支持、大数据的运用、心理疏导人员的介入、医护人员力量的支持等等。
当然,我的建议可能也不太准确,但总体上我还是希望瑞丽有所改进,我们都希望这个城市能尽快变好。
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副市长”的信息造成了误会,但这篇文章确实也让瑞丽得到了关注。
戴荣里:对于昨天的热点,瑞丽市政府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今天早上还专门开了会,我觉得这不仅是应对舆情事件的一大转变,更重要的是,这对当地老百姓是有好处的,他们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瑞丽是一个很美好的城市,只要政府和民众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现有的一些抗疫方案作以调整改进,我想民众也会理解政府开展的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后续你还会继续为瑞丽发声吗?
戴荣里:昨晚我也对这篇文章发布了声明,里面已经说明了。如若我的这篇文章未能真实、深刻地描述瑞丽的真实情况,今后我还将会适时推出我的相关后续文章;如认为我发文章有其他企图的,请看完我的文章再做表态、批评发言;如以各种名义想阻止我发相应文章的,请免开尊口。
点击进入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边城瑞丽的防疫困局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