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扶贫开发:基础 产业齐步走稳脱贫路

11.05.2015  12:35

(叶强平) 5月8日,理塘县甲洼乡俄曲村甲它雇佣8名村民正忙着整理蔬菜大棚,今年又准备挣个3、4万。他说:“村里水、路等基础设施都修好了,不寻找致富路子就难以真正摆脱贫困。

  2011年,理塘县被纳入国家扶贫特困连片地区重点县。 近年来,该县将扶贫项目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将农牧民群众亟待解决的行路难、过桥难等困难问题与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牧定工作、资源开发等通盘考虑,统筹解决。结合县情实际,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多元投入、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并整合交通、水务、农牧、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户住房、道路、产业发展等突出贫困问题。针对扶贫开发项目散、效益低、难以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问题,该县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精心指导由单村独户、分散单一实施扶贫项目向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变,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积极引导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项目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理塘县积极推广扶贫项目村民自建,充分调动项目区农牧民群众参与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体现其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支农资金投资效益。将幸福美丽新村高城镇德西村、甲洼乡下依村民房外风貌改造提升、木质栏等项目建设,上木拉亚夏村蔬菜大棚建设和百亩玛卡基地建设,都交由村民自行建设,既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又增加了群众收入。营造了“我为项目业主、你为建设家乡”的良好氛围。

  理塘县积极主动与乐山市、浙江省柯桥区、团省委互动对接,争取援建项目和资金,将其与易地扶贫搬迁、农牧业特色产业园区、整村推进等有机整合,建设了一批特色旅游村镇。浙江省柯桥区援建项目车马新村“仁康古街”全面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车马新村“仁康古街”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建设理塘古镇,打造“千户藏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还有力推进了该县全域旅游的发展进程。2014年,乐山援助、浙江帮扶及国家广电总局、团省委等部门援建的资金、项目,有效解决了该县民生发展难问题。

  理塘县着力在“五大扶贫工程”上下功夫,基础扶贫抓住国家继续重点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大交通、农田水利、电网等建设力度。截止2014年底,全县行政村通达率达83.6%。全县24个乡(镇)205个村6300余户,49000余人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农牧民行路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81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涉及22个乡23899人;35109余农牧民、两万余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得以解决,灌溉农田1000亩;截止2014年,哈依乡、禾尼乡等489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得以解决。教育卫生扶贫紧紧围绕民生,新改(扩)建的牧区双语寄宿制示范小学、三完小、区乡中心完小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实施,有效解决了6411名农牧区贫困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落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28.046万元,2014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8%;建成的151个村卫生室、5个乡卫生院,3个中心卫生院,1.61万余名农牧民受益,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状得以有效缓解。产业扶贫依托易地扶贫搬迁、两项资金、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等项目,在木拉、甲洼、濯桑、拉波等乡建立青稞、马铃薯、油菜、蔬菜和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5000亩,农牧民参与率100%,扶贫对象参与率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末的595元增长到2014年的5737元。新村扶贫准确定位,彰显特色。以“五通四有”为基础,按照“一张蓝图、一个方案、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多方位、多渠道,整合行业项目资金,每年打造10个幸福美丽新村。2014年,在中木拉、藏坝等10个乡,实施危房改造309户,投入资金618万元;完成24个乡镇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的设备采购,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乡通率100%。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161个,村通率75%。通电通互联网84个行政村,全县已通电通互联网率46%;开展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83人。生态扶贫着力推动总量减排,2014年总量减排目标完成100%。编制完成《理塘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了森林、草原综合植被工程任务,兑现落实生态补偿资金6739.395万元,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

  2013年,理塘县减贫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4年减贫人口纯收入2736元。减少贫困人口1867人,占计划任务的100%,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9.44%。